当前位置:首页 > 【六安茶谷
中蒙俄万里茶道 六安五百里茶谷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打印页面】【关闭窗口


  党的十八大以来,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弘扬红色精神、致力绿色发展、放飞金色梦想”战略部署,坚持绿色发展总取向,全面推进六安茶谷和淠河生态经济带建设,为生态增绿,为旅游添景,为农民增收。为抓好六安茶谷和淠河生态经济带建设(以下简称“一谷一带”),市委、市政府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思路
  六安茶谷建设思路: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设计、高品位建设,大力发展绿色经济;以茶为媒,将茶叶、毛竹、石斛、油茶、有机鱼等产业发展与生态保护、休闲旅游、文化创意、健康养生融为一体,把茶谷建设成绿色生态谷、特色产业谷、旅游养生谷、科技文化谷、扶贫富民谷;以重大项目为支撑,建好节点,以点连线,以线带面,全面推进区域统筹发展。
  淠河生态经济带建设思路:坚持水利与交通并行,产业与生态并举,扶贫与开发并重,将基础设施建设与生态保护、产业发展融为一体,开展淠河流域治理,做到调蓄兼筹,实现汛期蓄水、常年利用、长期安澜。以淠河绿色长廊为重点,推进全流域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以农副产品基地为依托,发展以绿色“菜篮子”工程为主导的现代农业;以百里河堤为主干,推进旅游文化产业发展,全力打造水害彻底根治、交通畅通便捷、产业高效优质、生态有效保护、景观优美怡人、农民增收富裕的生态经济带。
  二、主要目标
  按照完善路网、打造节点、发展产业、丰富内涵的要求,通过一年打基础、三年见成效、五年大发展,把六安茶谷打造成世界最好绿茶源产地、大别山湖群国家旅游休闲区、国家级绿色发展示范区;把淠河生态经济带打造成国家级山水湿地生态保护区、国家级水利治理开发样板区、国家级绿色“菜篮子”工程示范区。
  三、实施范围
  (一)六安茶谷建设范围
  六安茶谷规划总面积约6100平方公里,人口160万人,其中贫困人口22.6万,建设范围涉及5个县区、48个乡镇、5座水库。具体包括:裕安区分路口镇、狮子岗乡、独山镇、石婆店镇、石板冲乡、苏埠镇、青山乡、西河口乡、城南镇;金寨县麻埠镇、油坊店乡、青山镇、张冲乡、天堂寨镇(风景区)、燕子河;霍山县诸佛庵镇、落儿岭镇、黑石渡镇、佛子岭镇、大化坪镇、磨子潭镇、单龙寺镇、东西溪乡、下符桥镇、但家庙镇、与儿街镇、衡山镇、漫水河镇、上土市镇、太平畈乡、太阳乡、佛子岭风景区;舒城县晓天镇、山七镇、高峰乡、河棚镇、汤池镇、南港镇、阙店乡、春秋乡、舒茶镇、万佛湖镇、五显镇、庐镇乡、万佛湖风景区、万佛山风景区;金安区毛坦厂镇、东河口镇、张店镇、横塘岗乡、中店乡。5座水库:佛子岭水库、响洪甸水库、白莲崖水库、磨子潭水库,龙河口水库。
  (二)淠河生态经济带建设范围
  淠河生态经济带规划总面积2279平方公里(横排头以上681平方公里,横排头以下1598.1平方公里),人口124万人(横排头以上17.9万人,横排头以下106.3万人),其中贫困人口15.6万,建设范围涉及4个县区、29个乡镇(街道)(横排头以上6个乡镇,横排头以下23个乡镇和街道),干线长263公里(横排头以上122公里,横排头以下141公里)。具体包括:横排头以上霍山县佛子岭镇、黑石渡镇、衡山镇、下符桥镇;裕安区青山乡、西河口乡;横排头以下裕安区苏埠镇、石板冲乡、独山镇、狮子岗乡、韩摆渡镇、分路口镇、城南镇、徐集镇、平桥乡、西市街道、鼓楼街道、新安镇、顺河镇、单王乡;金安区三里桥街道、清水河街道、城北乡、木厂镇、淠东乡、马头镇;霍邱县彭塔乡、冯瓴乡、潘集镇。
  其中,淠河生态经济带范围内12个乡镇,分别是横排头以上的霍山县佛子岭镇、黑石渡镇、衡山镇、下符桥镇,裕安区青山乡、西河口镇;横排头以下的裕安区苏埠镇、分路口镇、独山镇、狮子岗乡、石板冲乡、城南镇,与茶谷规划范围重叠覆盖,涉及面积1317平方公里,人口56.1万人,其中贫困人口约6.1万。
  四、工作重点
  (一)加速“一谷一带”基础设施建设
  建设互联互通交通网络。围绕“三横三纵、一个主循环、四个次循环”的水陆交通网,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市级指导、县区实施”的基本原则,加快提高六安茶谷区域内公路等级,实现到2020年末,主循环路达到二级或以上沥青混凝土公路标准,次循环路达到三级或以上公路标准。重点建设东接环巢大道、西抵大别山腹地(金寨古碑)的山湖全景旅游大道。构建淠河生态经济带交通路网,重点加快淠河堤路一体化工程。新建跨淠河桥梁,实现南北畅通,东西贯通的路网格局。开展“一谷一带”环境整治。以“三线三边”环境整治为工作抓手,大力实施一谷一带精神文明创建工程,突出治理城乡“十乱”。实施茶谷(淠河)小镇、小站、小院建设工程。按照“布局合理、规模适中、功能完善、统筹兼顾”的要求,通过创建示范,率先起步,打造一批功能完备、环境优美、乡风文明、宜居宜业的茶谷(淠河)示范小镇,首批抓好7个小镇和若干个茶谷小站、小院试点,通过试点,辐射带动其他乡镇同步协调发展,实现“一村一品”、“一乡一景”、“一镇一韵”。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实施淠河治理、中小型水库新建、中小河流治理、山洪沟治理、水土保持和小型水利改造提升等水利基础设施项目,构筑安全可靠的防洪减灾保障体系、粮食安全生产保障体系、水资源供给保障体系和水生态安全保障体系。开展“一谷一带”平安创建活动。构建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在“一谷一带”沿线乡镇(街道)全面实施视频监控‘村村通’等平安建设基础工程。实施“互联网+”、“旅游+”工程。将互联网工程和旅游及其他产业有机结合,实现一谷一带建设各项要素,多元创新、融合发展。
  (二)加快茶谷内涵集聚提升
  1、打造绿色生态谷。
  结合实施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和建设环巢湖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大力推进林业生态建设。加强水源地保护和水土保持,加大湿地恢复治理力度,深入推进江淮分水岭生态脆弱区治理,确保五大水库等重要水源地水质均在Ⅱ类以上。强化大别山区重要生态功能区生物多样性保护,实施物种种群及其栖息地恢复示范工程。
  2、打造特色产业谷。
  一是突出茶业主题。实施六安茶产业振兴计划,扶持重点企业,在做大做强六安瓜片品牌的同时,积极宣传霍山黄芽、舒城小兰花、金寨翠眉、华山银毫品牌;立足基地建设,强化科技支撑,夯实产业基础,壮大发展规模;开发茶新品,创新茶营销,兴建茶市场,繁荣茶商贸,融入中蒙俄万里茶道,搭建茶业发展平台。挖掘和恢复六安蓝茶、霍山黄茶、金寨红茶等古法制茶工艺,增强六安茶的历史文化底蕴。做足茶文章,发展茶旅游、茶休闲、茶科技、茶文化、茶养生等产业。二是统筹发展毛竹、石斛、油茶等特色产业。立足资源优势,统筹发展毛竹、石斛、油茶、赤灵芝、板栗、中药材、高山蔬菜、经济林果、生态养殖、生态水产等特色产业,大力发展茶谷沿线生态农业和休闲观光农业。延展茶谷农业产业化链,提升农产品附加值。三是瞄准未来绿色发展高端和热点,发展会议经济。打造中蒙俄万里茶道等系列活动品牌,举办绿色资源和绿色产业等各类高端会议、国际论坛,为茶谷聚焦,树茶谷品牌,形成以会促商,以商促产,以产促谷,以谷促城的互动发展局面。
  3、打造旅游养生谷
  提升景区实力,抓好区域内现有景区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城市公交服务网络逐步向景区延伸,支持主要旅游场所实现无线和光纤宽带网络全覆盖,提高游客接待服务水平。创新旅游新业态,规划建设以响洪甸、佛子岭、万佛湖等大别山湖群为核心的休闲旅游区,重点培育大别山国家风景道等特色旅游线路。强力推进文化与旅游融合。提升发展乡村旅游,统筹市、县、乡镇、村、户旅游发展五级联创工程,推进旅游标准化建设。
  打响养生、长寿品牌,发挥生态环境优势,加强空气质量和水环境资源保护,实施森林碳汇重点生态工程,建设疗养休闲服务中心,引进远程医疗、高端休闲服务。
  4、打造科技文化谷
  实施科技兴谷战略,推进六安茶谷智慧工程。强化与高校、研究机构、专业智库合作,加强六安茶谷建设战略研究,大力推进产学研合作,构建教学、科研、生产、营销联合体。制定一批优惠政策,促进各方面科技和人才资源向茶谷集聚,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把科技创新作为加快茶谷产业转型升级的核心推动力。
  加强茶谷范围内历史、文化资源的挖掘、保护和开发。抓好历史文化资源的研究和普查,实施遗址遗迹的保护、修复工程,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展,突出做好红色文化、水利文化、传统民俗等优秀历史文化资源的提炼和利用。建立科教、体育、探险、宿营、摄影、写生、影视等文化体验和创作基地,打响六安茶谷文化活动品牌。
  5、打造扶贫富民谷。
  坚持产业富民,根据茶谷区域实际和特点,支持贫困村发展生产,引导贫困人口通过发展生态和旅游产业参与茶谷建设。继续加强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专业大户等支持力度,强化产业带动作用。扎实推进精准扶贫,确保到2020年实现六安茶谷区域与全国、全省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
  (三)加强淠河生态经济动力
  1、打造安全带
  坚持防洪、排涝、灌溉等相结合,统筹推进水安全、水环境、水景观、水文化和水经济建设。扎实开展水利防洪减灾工程建设,推进淠河治理工程,全面提升淠河两岸防洪标准。加强河道采砂管理,做好河道疏浚,强化沿河生态保护修复,贯彻实施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划定沿河生态保护红线,强化国土空间合理开发与保护。
  畅通南北纵向沿河道路,打通东西横向连接道路,因地制宜,堤路结合,加快推进沿淠两岸交通路网建设。城区段堤坝工程按照50年一遇防洪标准设计建设,城区以外堤坝工程按照20年一遇防洪标准设计建设,堤顶道路要达到路基8米以上、路面 6米以上。
  2、打造产业带
  一是建设生态菜篮子。以地方特色蔬菜为重点,创建蔬菜产业园,推广绿色生产,打好“绿色”、“有机”品牌,构建沿淠河蔬菜产业带。二是推进林果产业发展。建设生态果园、休闲果园、观光果园,打造经济林果产业带。三是加快养殖产业发展。推广应用现代渔业集约化清洁养殖技术,支持和鼓励开展渔业资源增殖放流工作,努力恢复渔业资源种群数量,维持水域环境的生态平衡。创建横排头上游渔业与湿地保护区,促进区域内渔业资源和鸟类资源的保护。四是壮大皖西白鹅产业发展。充分利用淠河丰富的水资源,根据环境承载能力,科学布局白鹅养殖区域,坚持高标准建设,打造沿淠河一线以皖西白鹅为主的畜禽养殖产业带。
  3、打造生态带
  对沿淠河流域河堤路网、宜林滩涂进行全面绿化,加大生态林、防浪林、经济林建设力度,实施千万亩森林增长工程和森林城镇、森林村庄创建,建设淠河湿地,打造沿淠堤集景观林、经济林于一体的百里绿色生态长廊。
  4、打造观光带
  加快推进淠河生态经济带旅游业发展,横排头以上的淠河区域按照六安茶谷确定的目标任务、建设重点等内容实施建设;横排头以下淠河区域着力建设农业观光游、文化体验游、城市休闲游等旅游产品。加快推进农业和旅游业融合发展,积极开展省级乡村旅游示范点创建,提升古镇名镇文化旅游品位。
  5、打造富民带
  坚持产业富民,以建设高效安全农业为目标,根据淠河沿岸实际和特点,量身谋划一批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综合开发、土地综合整治、生态环境保护、产业培育扶持、旅游综合开发项目,支持贫困村发展,引导贫困人口通过发展现代农业和旅游产业增收致富。扎实开展淠河扶贫开发工作,着力推进精准扶贫,确保到2020年实现淠河生态经济带与全国、全省同步进入小康社会。
  五、保障措施
  (一)强化领导机制。六安茶谷和淠河生态经济带是全市加快实施绿色发展的先行区、主战场和增长极,是全市推进绿色发展的“一号工程”,实行“一把手负责制”。市成立六安茶谷和淠河生态经济带建设领导组,下设办公室(简称“一谷一带”办公室),主要承担“一谷一带”建设规划、项目协调、工作调度、宣传策划、招商推介、督查考核等日常工作。各相关县区要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和办事机构,并加强对乡镇“一谷一带”建设工作的领导和指导。
  (二)强化推进机制。“一谷一带”范围重大基础设施列入市和相关县(区)重点工程建设计划,市和相关县(区)以项目建设为抓手,加大项目谋划、编制、申报、实施力度,把“一谷一带”建设任务落实到具体项目上,制定项目清单,明确“一谷一带”建设时间表、路线图。推行项目精细化管理,按照“一个项目、一个专班、一套方案、一笔经费、一抓到底”的要求,确保工作有力有序有效推进。加强与淮南市的对接,逐步建立与淮南市共建淠河生态经济带的工作机制。
  (三)强化项目机制
  按照一谷一带建设“项目化”工作要求,市直有关部门和相关县区根据六安茶谷和淠河生态经济带建设总体规划,抓好项目谋划,积极争取上级项目和资金支持。精准对接国家和省市“十三五”规划、脱贫攻坚、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规划等重大政策,围绕交通、水利、旅游和产业等主要方面,谋划一批牵动一谷一带建设全局的大项目、好项目。抓好项目编报,建立一谷一带建设项目库,实行一谷一带建设集中储备,建立和完善项目谋划、对接、共享、整合工作机制,实现项目有力推进,有序实施。
  (四)强化保障机制。
  加大财政投入力度,设立市“一谷一带”建设专项资金,从2016年开始,市财政连续5年每年通过预算安排2000万元(含茶产业发展专项资金1000万元),整合市级财政安排的农业、林业、水利、扶贫、交通、旅游等专项资金,确保每年投入不少于5000万元,用于“一谷一带”建设。
  相关县区财政每年通过预算安排不少于2000万元支持“一谷一带”建设,并建立正常增长机制。
  全市每年安排不少于1000亩的建设用地指标,定向用于“一谷一带”建设。重大建设项目用地指标实行单独申报。
  (五)强化考评机制。市委、市政府专门制定“一谷一带”建设考核评价细则,纳入党政领导班子年度考核和政府目标管理考核,重点强化考核结果运用。市一谷一带办公室要加大督查检查力度,建立并执行项目建设“月通报、季调度、年评比”制度,对工作推进慢、效果不理想的责任单位和个人进行通报。
上一篇:《六安市茶谷发展规划(2015—2030年)》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