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投稿故事
洪学智——“两膺上将”第一人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打印页面】【关闭窗口

  洪学智,金寨县双河镇黄鹄村人,1913年2月2日出生于贫苦农民家庭,3岁丧母,是父亲和姐姐把他拉扯大。读过几年小学,后来他又当过学徒,做过帮工,参加了地下党领导的联庄队,发动群众“吃大户”等。1929年5月,他参加了商南立夏节起义,之后在商城游击队当班长,开始了艰苦卓绝、频繁转战的游击斗争,很快就加入中国共产党。1931年1月中旬,洪学智在红四军十师二十九团重机枪连当班长,参加了一、二、三、四次反围剿作战。由于表现出色,升任二十九团重机枪连连长兼党支部书记,该支部被评为全军三个模范支部之一。洪学智因此被吸收为师党委委员。

  1932年10月,红四方面军西征。1933年2月解放川北的南江后,他调任二十九团一营政委,开始投入创建川陕革命根据地和反三路围攻、反六路围攻的斗争。3月,他升任二十九团政治处主任,5月调任七十三师二一七团政治处主任。7月上旬,部队整顿扩编,二一七团扩编为三十一军九十二师,洪学智任师政治部主任,因扩军和群众工作成绩显著,受到军部表扬。

  1934年11月,21岁的洪学智调任红四军政治部主任。1936年4月,红四军长征进占甘孜以南的瞻化(今四川新龙)一带休整,洪学智带领的政治部,模范执行党的民族政策和统战政策,对当地喇嘛首领和藏民头人开展统战工作,建立了友好关系,成立了藏族人民政府,解决了红军的粮食供应问题。同年8月,红四方面军三过雪山草地,长征到达甘肃临洮,他调四方面军政治部任组织部部长,11月进红军大学学习。1937年3月西路军失败,在批判张国焘路线时,洪学智等红四方面军干部受到了不公正对待。当年9月,毛泽东亲自同这批受冤的原红四方面军高干谈心,实际是给他们平了反。

  抗日战争中,洪学智从华北到华东,从抗大到新四军盐阜军区任司令员,一直战斗在抗日斗争第一线。1943年2月,洪学智调任第三师参谋长。1945年4月24日,三师发起阜宁战役,洪学智任前线总指挥,指挥主力部队和地方武装共14万余人。此役后,洪学智又参与指挥三师和苏北军区部队继续发动攻势,解放盐城、阜宁以东全部地区,并在淮海地区攻克日伪据点20多处,使淮海根据地扩大一倍;中共中央华中局任命洪学智为三师副师长兼参谋长。10月3日,黄克诚、洪学智率三师迅速向东北挺进。洪学智率一个骑兵连,先行赶到锦西江家屯,向东北人民自治军总司令林彪汇报请示报到。

  12月“东总”任命洪学智为铁路司令,指挥各地铁路局及沿途护路部队疏通新立屯至承德间铁路。他立即令沿路各站、所、各部队,把占有的车皮交出来统一调度,整顿铁路运行秩序,保证了铁路畅通。经过1个星期的日夜抢运,把滞留在途中的1万多名干部和大批物资运到东北,圆满完成了任务。不久,洪学智任辽西军区副司令员,6月初又调任龙江军区司令员兼黑河地委书记,并任西满分局委员、龙江省委常委,率领部队出色地完成了剿匪任务。1947年1月,他担任东北民主联军主力第六纵队司令员,率部参加东北夏季、秋季、冬季三次攻势作战,毛泽东和“东总”等发电致贺。

  1948年秋,他率六纵参加辽沈战役,歼敌3.6万人。11月24日,他率六纵冒雪向关内挺进,参加平津战役。

  1949年2月中旬,“东总”部署四十、四十三两军12万人为东北野战军先遣兵团,南下信阳,进逼武汉,钳制敌白崇禧集团,配合我中原、华东野战军渡江作战。洪学智领命后,紧急集结、动员部队,于2月25日开始拔营南下,徒步行军1300公里,沿途纪律严明,秋毫无犯,并应当地政府和群众要求,剿灭豫南土匪2000多人,前锋进逼武汉以北地区。5月14日,他指挥四十三军的4个师横扫长江北岸敌据点,控制了西起团风、东至武穴100多公里的长江北岸,并争取了江南国民党守军2个团的起义,解决了渡江船只;15日在百余公里宽的正面上渡过长江,迫使武汉守敌于16日弃城南逃。

  4月间,第四野战军第十五兵团组成,下辖第四十三、四十四、四十八、五十八军,洪学智任第一副司令员兼参谋长。7月,他参与指挥湘赣战役,十五兵团歼敌4600余人,解放了湘赣边广大地区。9月至10月间,十五兵团参加衡宝战役和广东战役,攻占广州;11月参加广西战役,继续围歼敌白崇禧残部,并开展剿匪斗争,仅广东1950年上半年就歼匪7万多人。

  1949年9月,中共华南分局成立,叶剑英任书记,洪学智任常委。11月,十五兵团与广东军区合并,洪学智任副司令员兼参谋长、江防司令、两广接管委员会副主任。12月,四野首长决定由十五兵团首长指挥海南岛战役,洪学智立即组织参战各部队加强渡海作战战术的研究和训练,他参与指挥的渡海作战取得成功,至1950年5月1日,解放海南岛全境,歼敌33万人,开创了解放军海上作战胜利的先例,创造了木船战胜兵舰的奇迹。

  抗美援朝战争中,洪学智担任志愿军司令部后勤部司令,领导数十万后勤指战员创建的“在保障中进行战斗,在战斗中实施保障”的新型后勤保障体制,创造了打不垮的钢铁运输线,为夺取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起了重大作用,创造了我军后勤史上在极端艰难的条件下确保战场供应的“奇迹”,积累了现代化后勤保障工作的经验。

  抗美援朝战争期间,志愿军总部的领导调换过多次,可唯独洪学智始终兼任志愿军后勤司令员。彭德怀曾当众说过:“如果真要论功行赏的话,得勋章的,前面应该是洪学智同志,……没有他们的大量的艰苦的后方保障工作,我们就不可能取得这样大的胜利。”

  1954年2月,洪学智任解放军总后勤部副部长兼参谋长。1956年9月,在党的八大上当选为中央候补委员。1957年5月,任总后勤部部长、党委书记。他借鉴朝鲜战争的经验教训和苏联的经验,大力推行建章立制工作,制定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使我军后勤工作在正规化、规范化、制度化方面向前迈进了一大步。他是我军后勤工作的开拓者。

  1959年夏庐山会议后,洪学智没有揭发批判彭德怀的所谓“罪行”,因此受到株连,当年10月就被免去总后部长职务,1960年5月被安排在吉林省农业机械厅任厅长,后调任重工业厅厅长。“文革”开始后,他被下放到农场“劳动改造”。无论是降职使用还是在农场劳动,他都能正确对待,不计个人得失,兢兢业业工作,并经常接济困难群众,与干部群众结下深厚情谊。

  1977年8月,在中共十一大上,洪学智当选为中央军委委员;9月,任国防工业办公室主任。他领导各部组织军工生产和国防工业的恢复整顿工作,狠抓常规武器和部分尖端武器的科研、生产,有效地保障了对越自卫还击战的武器供应。他还指导军工企业部分产品改为民用产品,以民养军,发展兵工贸易,为“四化”建设服务。

  1980年1月,他再次担任总后勤部部长。1982年任中央军委副秘书长兼总后勤部部长。1985年又兼任总后勤部政委。他紧密联系实际,坚决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中央军委指示,实事求是,注重调查研究,努力探索新时期军队后勤工作的特点和规律,为建设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军队和与现代战争相适应的后勤工作,作出了重大贡献。1986年,他率中国军事后勤代表团访问美国,增进了国际军事后勤技术的交流和合作,访问取得圆满成功。

  1987年洪学智离开总后,专任中央军委副秘书长,参与领导军队的全面工作,狠抓新时期的军队建设。1990年,他从军委领导岗位上退下来,被增选为第七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党组副书记。1993年当选为第八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党组成员。他积极参政议政,体察民情,还率团访问泰国、老挝、朝鲜等国,加强了政协与这些国家有关组织的联系,增进了国际友谊。

  戎马生涯70年,洪学智成为战功卓著的军界宿将。1955年他被授予上将军衔,是第一、二届国防委员会委员,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第十一、十二届中央委员。1988年我军恢复军衔制,他再次被授予上将军衔,并位列17名上将之首。是我国、我军唯一两次荣膺上将军衔的高级指挥将领。(阎荣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