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字报道
寻找农产品上行新平台 ——金寨县探索电商扶贫新模式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打印页面】【关闭窗口
   本网讯  初秋的金寨县大山深处,一派欣欣向荣的丰收景象。秋日的农户小院,房前屋后,花果飘香,鸡鸭成群。屋后有竹林,房前有池塘,农家散养的鸡鸭鹅等农产品具有天然无污染的优势。然而,如何让这些大别山腹地的特色农产品买上好价钱,带领他们走上脱贫致富的道路,一度是个令人困惑的问题。

  带着精准扶贫发展道路上的这些困惑,沿着蜿蜒的山路,近日,记者一行来到了金寨县桃岭乡桐岗村。踏上焕然一新的街道、整齐洁净的村部、充满田园气息的农家小院,村民笑着回答记者:“以前是个问题,但自从有了扶贫驿站,这些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在桐岗村金湾组贫困户张传定的家中,老张和妻子方慧热情地过来打招呼。从交谈中得知,张传定现年50多岁,因为年纪较大,身体不好无法外出打工挣钱。他的妻子前几年因车祸腿部受伤,也花去了不少医疗费。不仅如此,家里还有两个正在上学的孩子,家庭经济捉襟见肘。

  该村扶贫驿站合伙人刘涛说:“我们先了解村里贫困户的货源情况,而后通过电商平台接订单或者直接让商家和农户对接。”

  “目前家里土鸡1200只、鸭子150只,黑毛猪6头。除了这些,还有400窖茯苓。”张传定告诉记者,通过政府的帮扶,大概一年能够增收2-3万元。说起这些,夫妻俩非常激动,张传定指着家门口的小池塘说:“政府为了帮我们发展养殖,出资3.5万元修了这个塘。”明年,张传定打算在池塘里再放些鱼苗。

  像老张家这样,短短的一年多时间里,通过政府的政策帮扶及扶贫驿站的实际帮助,他们一家的经济状况发生了很大的改观。

  刘涛告诉记者,他们作为“中间人”,不仅为农户寻找销售渠道,平时还兼顾农户技能培训、金融保险、就业社保、居家养老等多项功能。如今,像刘涛这样的扶贫驿站合伙人,金寨县共有228人,基本覆盖了全县范围。

  不过,虽然货源充足,但是如何整合资源也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情。记者随后来到了位于金寨县“互联网+”大厦,看看那里的电商平台如何打通“农产品销售的最后一公里。”

  现年23岁的潘婕是“印象金寨”农博馆的负责人,也是土生土长的金寨人。干净利落的短发、笑容恬淡亲和,这是潘婕给人的第一印象。2005年,从武汉外语外事职业学校市场营销专业毕业之后,她没有像其他同学一样前往大城市闯荡,而是选择回到家乡金寨,开始了自己的电商扶贫之路。她告诉记者,她所在的农博馆是通过打造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帮助农户增收。通过线上销售接到订单,再通过线下就业扶贫驿站获得充足的货源。“举个例子来说吧,前几天我们接到了一个今年中秋节的订单,需要28000枚土鸡蛋。接单后,我们就和部分合伙人联系,很快就找到了合适的供货来源。”

  金寨县是革命老区,也是国家级贫困县、安徽省脱贫攻坚的主战场。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毕业后的潘婕回乡创建了安徽新农民社会化公共服务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创立了电商扶贫超市交易平台。

  和普通的电商平台有所不同,农博馆致力于打造线上线下结合的特色农产品体验馆以及农产品特色展示馆。走进农博馆内,既可以感受金寨的红色旅游文化,也可以看到琳琅满目的金寨名优特产。顾客还可以通过手机APP或者京东金寨扶贫馆购买到大别山特色农产品。如今,这种经营模式已初见成效,通过线下就业扶贫驿站打通农村最后一公里结合线上平台,间接性地带动了228个合伙人就业,惠及农户10000户,每户增收800元。

  虽然模式比较新颖,也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不过真正将这种扶贫发展下去还需要很长的摸索过程。“比如,如何和农户建立密切合作关系,让他们真正了解这种扶贫模式并获得足够的信任都是接下来需要做的事情。”谈及今后的发展,刘涛和潘婕这些奋战在扶贫一线的年轻人既充满了信心,也表示将直面扶贫过程中各种亟待解决的问题和困惑。(记者 张瑞 汪娟)

六安新闻网主办|六安新闻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