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字报道
下足“绣花功” 筑起脱贫梦 ——霍山县落儿岭镇精准扶贫工作掠影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打印页面】【关闭窗口
   本网讯  霍山县落儿岭镇地处深山区,交通不便、土地贫瘠、资源匮乏的先天劣势暴露无遗。今年,全镇1.1万人口尚有在册贫困户571人,脱贫攻坚压力依然很大。在霍山县“旅游兴县”战略和绿色发展思路的引领下,全镇乡村干部整合旅游资源,下足“绣花”功夫,做起了精准扶贫谋发展的新文章。

  昔日小村大变样

  九月伊始,阴雨连绵。霍山县落儿岭镇太子庙村,两台挖掘机正在冒雨清理公路沿线一处房屋废墟。

  家住烂泥坳村大垅四队的徐仁春今年65岁,家里有5口人,原来挤住在3间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砖瓦平房里。这次正好赶上县里发展旅游,打造“最美环线”,家里人一合计,非常爽快地答应了镇里的拆迁安排。“这次拆迁,政府一次性补偿15万元,村里已经给安排好了安置点屋基,我们自己再加点钱,明年就能住上两上两下的新楼房了!”徐仁春老两口笑着说。

  “咱脚下站的地方,将来会建成一处观景台,那边村部前会建成一个2000多平方米的村民文体广场。那下面原来是一处废弃的大理石厂,我们在废墟上建成了易地扶贫集中安置点,已经安置26户贫困户入住了。将来的大垅美丽乡村会变成拥有100余户、4500人的小集镇,成为我们落儿岭镇继农墩石、余家湾之后的第三个省级美丽乡村示范点。”正在帮忙协调拆迁工作的烂泥坳村支书万里谈起村里的变化很是自豪。

  乡村干部扶贫忙

  “村里事务繁杂,除了精准扶贫,还有基层党建、计划生育、社会治安等。说实话,现在真忙起来,家里的活是顾不上了。而最头痛的就是督促帮扶贫困户发展方面,目前农村但凡有一点能力的都脱贫致富了,村里还剩下的贫困户要么确实是因病、因灾丧失劳动能力者,要么就是家底薄、年龄大、无任何增收技能又缺乏发展内生动力的人。对他们,需要我们多花几倍的精力和关怀去帮扶他们重新树立生活信心,重振脱贫致富决心才行。”落儿岭镇太子庙村村支部第一书记、扶贫工作队队长张海涛说,村里许多下派扶贫工作队员也和他一样,一个星期都回不了一趟家。

  太子庙村的程祥明,60多岁了,家里原来有5口人,儿媳多年患病,家里4间老房有3间是危房。政府虽然有危房改造资金,但他家建房资金不足,还是没办法住上新房。整个村子现在就他家脱贫压力最大。

  村里帮程祥明在烂泥坳易地扶贫安置点安排了屋基,帮他借了4万元启动基金,后来看他家连瓦匠工资也发不掉,张海涛又以个人名义担保,帮他又从村级资金中借了5000元,确保程祥明一家能在入冬前入住新房。张海涛说,等程祥明家房子问题解决了,再帮扶他将原来的毛竹、天麻、茶叶这些产业发展起来,争取2018年让老程也能加入脱贫队伍。

  旅游带来新希望

  9月8日一大早,霍山大峡谷漂流景区“客来悦”农家乐的老板余宏亮又打电话叫村里的贫困户徐兆碧和王明秀来帮忙准备食材。余宏亮3年前在镇上第一批办起了农家乐,作为党员和发展大户,他又主动将几户贫困户拉进了自己的“脱贫朋友圈”。和他一样,镇里许多党员干部和发展大户都加入了精准扶贫志愿服务队,每人“认领”一到几户在册贫困户,通过促进就业或是产业帮扶等方式帮助其脱贫。

  近年来,落儿岭镇走绿色发展的路子,发挥旅游资源优势、发展旅游经济,带动群众增收,成了该镇脱贫攻坚的主要举措。“光靠政府临时救济,解决不了贫困户的长远问题。有了自己的致富项目,才能让贫困户实现长期稳定脱贫。”镇上招商办起了漂流项目,游客年年增多,可怎么让乡亲们也能增收脱贫,这一直是该镇专职扶贫副书记储贻然琢磨的事。

  “2015年,为了办好农家乐,镇村专门组织村民去这家漂流公司的总部河南尧山参观学习。回来之后,我们铺好了路、架好了桥,统一了店招标牌,规范了旅游市场,还专门请旅游局专家对经营户进行了职业培训。如今,村里办农家乐的已经从最初的一两家猛增到现在的20多家。”储贻然说。

  “现在镇上的漂流项目越来越红火,夏天时最多一天来了12000人,农家乐家家爆满都在超负荷接待。再加上周边那些卖小吃、卖土特产品的农户,可以说,现在咱村里一大半人都吃上了旅游饭,发了旅游财!”余宏亮乐呵呵地说。

  据悉,2018年,在落儿岭镇太子庙村村部前,即将建成一个大型的旅游集散中心,辐射周边白马尖景区、铜锣寨景区、霍山大峡谷和白云峡瀑布群景区。

  “咱把路子铺好了,群众脱贫的信心就足了。我们基层干部其实就是党和政府与群众之间的联络员、宣传员和引导员,尽自己最大努力把党的政策最快捷、最全面、最深入地传递到每一个贫困户手上。只要我们真正耐下性子,下足功夫,就一定能带着乡亲们永远摆脱贫困的阴影。”该镇党委书记闫奎对如期完成脱贫目标很有信心。(陈波 储晓兰)

六安新闻网主办|六安新闻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