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安新闻网讯 如何仔细、全面地掌握贫困户的真实情况?如何了解帮扶措施是否合适,进度如何?如何能够真正达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今年以来,我市将“互联网+”的理念引入精准扶贫工作中,借助社会服务管理信息化平台建设中的“精准扶贫”特色平台,打造了一套服务政府、帮扶干部、贫困户的精准扶贫系统,用大数据为精准扶贫趟出一条“互联网+”的新路。
“掌上”扶贫点个赞
11月初,金安区东桥镇莲花村民兵营长汪安定来到贫困户何贤才家进行扶贫帮扶,在一番促膝交谈后,汪安定打开手机上的精准扶贫APP软件,在上面点点划划,“我把这次的帮扶内容记录进去,看看还有哪些扶贫措施需要落实,有了这个APP,工作落实情况一目了然。”
“你可别小瞧了这个手机扶贫APP,贫困户的详细信息一览无余,数据实时更新,贫困户退出和新进情况一目了然,随时随地都可以了解贫困户的所有信息。”东桥镇党委副书记张运提起精准扶贫APP赞不绝口,他告诉记者,帮扶责任人围绕“村不漏户、户不漏人、人不漏项”的精准扶贫要求,逐户走访。每到一户,责任人都耐心询问和记录贫困户家庭情况,通过与贫困户直接交流,了解到村民贫困现状、致贫原因等,依托“精准扶贫APP软件”,针对贫困户实际,征求贫困户意愿,为贫困户提供帮扶信息,并及时上传帮扶措施。
“精准扶贫APP软件”是一种可安装在普通智能手机上的扶贫软件,扶贫村干部通过手机上的“扫一扫”功能,把“精准扶贫APP软件”安装到手机上,使用软件到贫困户家中进行卫星定位,上传贫困户信息后,可实时了解精准扶贫政策和工作动态,让帮扶干部能全面对接和帮扶贫困户,既方便又快捷,真正实现“掌上”扶贫。
“量体裁衣”+动态管理
记者从市扶贫办了解到,我市精准扶贫系统自今年5月启动建设,8月完成所有培训推广工作并正式上线运行。系统分为电脑Web版和手机APP版,分别适用于室内和室外,围绕两不愁:吃穿不愁;三保障:教育助学、医疗、危房改造保障;四项清单:帮扶对象需求清单、扶贫措施清单、脱贫实现清单、帮扶责任清单等进行设置,包括了有扶贫对象、信息管理、卫星定位、政策集成、精准施策、责任包干、脱贫进度、合力扶贫、共奔小康等功能,内容既实用又丰富,被不少帮扶干部称赞是精准扶贫工作的“贴心小助手”。
“有了这个扶贫大数据平台,政府部门可以准确掌握整体情况,又可以精准了解个别案例,真正做到‘量体裁衣’,大大提升了政府扶贫的精准度,减少资源的浪费。”市扶贫办主任梁修才向记者介绍,“同时,平台集实时了解贫困村户信息、跟踪措施落实、实时监督扶贫过程等多功能于一体,确保扶贫对象明确,确认帮扶责任人负责,确定扶贫资金到位,真正做到了动态管理,让扶贫‘动’起来。”该平台与市社会服务管理信息化平台数据中心进行数据对接,不仅实现了精准识贫,还实现了精准施策。平台集中梳理了包含教育、医疗、社保、就业等多项具体措施,贫困群众能享受哪些政策,扶贫干部通过平台能够随时随地查询。
与传统的贫困户纸质档案相比,精准扶贫移动端作为一本“电子化扶贫口袋书”,贫困户入档录入后,该户的家庭基本状况、致贫原因、帮扶措施、帮扶成效、收入调查表、帮扶责任人等信息一目了然,入贫和脱贫动态管理,简化并监督了贫困户精准管理程序,既节约了成本,又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让精准扶贫成为习惯
如今,每天早晨上班,第一时间打开精准扶贫移动客户端,查看精准指数,已经成为不少扶贫工作人员的习惯。
“扶贫平台对我们帮扶干部也是一种督促,让我们时刻提醒自己要多和帮扶对象交流,了解他们的需求,及时为他们提供帮助。”裕安区苏埠镇黄莲村扶贫驻村干部赵维超说,“以前搜集扶贫信息都是拿着纸笔采集信息,由于人工操作再加上信息量大,就容易被错漏。现在有了这个平台,我们不仅可以更方便查询和归档贫困户的精准数据,而且通过大数据分析可以快速地掌握扶贫对象的情况和政策,为我们下一步制订扶贫措施提供了依据。”
跟踪措施落实是精准扶贫平台的另外一项重要功能。平台根据使用权限不同,可以通过直接与贫困户进行沟通交流,全面掌握扶贫措施的落实情况。同时,监督帮扶责任人是否去实地进行了帮扶,制定措施是否真正合适,贫困户诉求是否得到满足……,这些都可以通过平台进行督促监督,要求扶贫责任人进行反馈,措施落实及反馈情况还可以纳入帮扶单位绩效考核,确保真扶贫、扶真贫。
此外,精准扶贫APP还用“一张图”的形式,将全市的贫困村、贫困户及扶贫项目,通过GPS定位在地图上,市、县、乡、村四级都可以通过电脑、手机客户端实现“挂图作战”。只要打开扶贫地图,就可以看到贫困村的分布和项目实施进展情况、贫困户分布情况及贫困程度、贫困类型等相关信息。(记者 宋金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