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安新闻网讯 霍山县结合县情,做活做实旅游扶贫大文章,融合推进精准扶贫,带领群众增收致富,群众获得感日益增强。
堆谷山村的“奇迹”
“通过‘三线三边’环境整治,龙井河大峡谷附近乡村都成了风景点。黄金周你得提前两个月预订房间才行,我那儿最多一天要接待400人,客人多了招呼不了,就推荐给附近农户。”霍山县磨子潭镇堆谷山村“龙馨农家乐”的老板蔡金山开口便笑。
“五一”“十一”长假,甚至每个周末,人气越来越旺的堆谷山村都能迎来一车又一车的远方游人。游客们来这里春日踏青、夏日避暑、秋日赏花、冬日观雪,这里有他们欣赏不尽的四季美景,也有他们品尝不尽的山珍河鲜、农家茶饭……
2015年,在镇村扶贫政策的鼓舞下,蔡金山筹资300多万元,扩大了农家乐的经营规模,同村有50余人在他的农家乐帮工,有的下厨烧饭,有的当向导,有的当挑夫,更多的村里人在自家的菜地里种植蔬菜、花生、玉米,或是养殖黑毛猪提供给农家乐,也为自家挣得一份稳定的收入。
“我是一名老党员,现在全国上下都在搞扶贫,咱不能只顾着自己吃肉,让乡亲们喝粥,得想办法带着大伙都能过上好日子。”憨厚实在的老蔡是村里的党员脱贫骨干。
在他的示范带动下,堆谷山村的乡村旅游农家乐已经由2002年的1家猛增到今年的近50家,从业人员近500人,年接待游客量10万人次。仅2016年,全村新投资创办农家乐的金额就已经近2000万元以上,全村多半人吃上了“旅游饭”,红红火火的农家乐带富了一方人。堆谷山村,这个曾经是全县最偏僻、最闭塞的小山村,如今已经成为皖西地区乡村旅游的一块神奇的“宝地”。
康家大院的“专柜”
前不久,磨子潭镇康家大院茶谷驿站迎来了一批来自杭州的游客。游客一下车,就被农家小院外摆放的一排排玻璃柜台深深吸引住了。玻璃柜台前都有“脱贫攻坚后备箱工程惠民柜”的字样,上面摆满了各种土特山货。
“给我来两斤干菜,带点山里的特产放车后备箱里方便,捎给爸妈尝尝。”
“这粉丝我全要了。农家做的粉丝,吃起来就是爽滑筋道。”
游客们争相购买特产,负责9号“惠民柜”的王义云大姐可是忙坏了。“每逢节假日和周末,自驾游的游客特别多。”王义云一边忙活一边说,“一天下来差不多能卖个三、五百元。卖得好,一年多挣个万把元不成问题。”
磨子潭镇依靠旅游强镇的资源优势,着力打造“后备箱”工程。以广大游客自驾车辆的后备箱为载体,将当地农副产品带回城,从而引导贫困户发展旅游特色产品,实现增收致富。
“我们镇现有在册贫困户876户2654人,贫困发生率16%。有很多贫困户一无资金、二无技术,脱贫任务重、难度大。”磨子潭镇镇长程奇说。大别山旅游扶贫快速通道一通车,该镇就开始引导贫困户发展土猪、土鸡、高山蔬菜、茶叶等土特产品,统一包装、统一品牌、统一配备专柜。目前,该镇已组织258户贫困户与规模较大的40余家农家乐对接,户均增收1万元以上。预计192户贫困户可依托“后备箱”工程实现年内脱贫。
杨三寨的“神话”
“我们杨三寨村今天比过年还热闹,从来没有一下子来这么多城里人,”杨三寨村福祥农家乐老板王思从笑呵呵的说,“以前我们农家乐来的人很少,一年到头也攒不下几个钱,今年就不一样了,你看看这1个团就是100多人。”10月2日,外地旅游大巴车第一次开进了杨三寨村。
为了开展旅游扶贫,东西溪乡积极宣传,加大推介力度,推出杨三寨、九里河宿营探险、农家美食、篝火晚会等丰富多彩的旅游项目。并对山村道路进行了拓宽,完善了安保工程,确保了道路通畅。为了让贫困户参与到旅游产业发展当中来,东西溪乡全力推进“后备箱”工程,支持贫困户生产、加工茶叶、茶油、蜂蜜、葛根粉等大别山道地农产品,在旅行团休息地点组织“山货展销会”,为游客提供特色旅游产品,让他们满意而来,满载而归。仅10月5日、6日两天,杨三寨村群众就获利近40000元,其中土特产收入20000多元。杨三寨的村民们彻底摆脱贫困已经不再是不可企及的神话。
东西溪乡党委书记朱静说,“我们已经与南京‘绿野江湖’野外俱乐部进行了战略合作,我们负责做好道路、住宿等硬件设施建设和后期配套服务,‘绿野江湖’方面负责客源,他们保证每年不少于1万客流量。这样当地村民都可以搭上乡村旅游快车,实现稳定脱贫和快速致富。”
12月21日,东西溪乡专抓扶贫的副书记陈伟带着扶贫工作队逐村逐户地为今年脱贫的贫困户颁发“勤劳致富光荣证”。该乡共有在册贫困户805户,2257人。2016年,全乡已有142户,518人顺利脱贫。
“霍山是个革命老区,我们有义务、有责任让咱老区的老百姓都过上好日子。讲看齐,我们就要坚定不移向党中央决策部署看齐,见行动,我们就要在当前的精准扶贫工作中见成效。”12月16日,霍山县委书记梁国金在县委中心组“讲看齐、见行动”专题学习讨论会上的话铿锵有力,掷地有声。(翁朝晖 陈 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