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安新闻网讯 2016年12月25日凌晨过后,正在熟睡中的霍邱县委宣传部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孟祥劲被一阵电话铃惊醒。
“是谁,半夜三更地打电话?”疑惑中,睡眼惺忪的他赶忙摸起手机。
“喂,是孟队长吗?我是张成国呀!”
“喂,你是谁?声音大点、清楚点!”
对话中,孟祥劲感到声音很熟,但又一下想不起是谁。揉揉眼,他终于看清了屏幕上的名字,才知道对方是自己与部里一位副部长共同包保的扶贫户。
电话的另一端,张成国将头全部躲在了被窝里,尽量压低着嗓音说话:“孟队长,今天俺家杀猪了,俺特意留了两个大黑猪猪座板肉,明天给你们送去。”
“就这事,你怎么这个时候打电话?”
“上次杀猪赶上你们来,可你们说啥也不要。俺知道,明的送礼怕对你们干部有影响,俺寻思着这大半夜的又偷偷地藏在被窝里打,不会有人听到……”
终于,孟祥劲什么都听明白了。挂了电话,内心五味杂陈的他一夜未眠。
党的十八大后,霍邱县加大扶贫工作力度,对贫困户实行干部包保责任制,特别是2015年下半年以后,他们在精准扶贫上下功夫,不断调整产业扶贫措施和政策,力争把精准度调到最佳位置。张成国今年70岁,是这个县花园镇江北村北庄村民组的贫困户,老两口都有慢性病,三亩地,因缺乏劳动力而贫困,被镇村列为一般贫困户。2015年下半年,他老两口在县里全面细化干部包保责任制的时候,与县委宣传部的干部“结了亲”。
“我们在对这一户产业扶贫项目选择上想了一些办法,但最终还是觉得养猪最合适,因为他有个儿子过去帮别人养过猪,有技术,就为他们选了这个项目,让儿子帮着老两口一起干,都有收入。”孟祥劲介绍道。
“去年,县里扶贫干部跟乡里村里一起帮俺寻思了养猪办法,孟队长他们又帮俺搞仔猪,从打疫苗、搞补贴到卖猪没少操心。他们还帮俺家解决了盖房大问题,给一万元危房改造补贴建起了两间新房。”坐在自家亮堂的屋子里,张老汉一脸的笑容。孟祥劲说,2015年,他们养了18头猪,个个出栏;2016年大小猪养了40头,继续按县里政策每头猪补助200元,最高补贴不得超过4000元标准,他们补了4000元。年底,老两口抛掉成本,养猪分得3万余元;老两口缴纳的新农合款仍是村里帮着交的。
提起这些,张老汉心存感激:“眼前,政府和干部真关心俺们,孟队长他们每月至少来一趟,帮俺的事多着呢,可啥也不吃不要俺的。这么长时间了,我就惦记着送点黑猪肉,他不但不要,第二天来家又把我数落了一顿,还对俺讲谁也不要送,送了也不会要”。(通讯员 祁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