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安新闻网讯 冬日的暖阳中,叶集区史河湾村村民秦立山家中,充满着浓浓的年味,院子里晒的腊货比往年丰盛得多。妻子台德林拿着脱贫光荣证满意地说道:“在扶贫工作人员的帮助下,我家享受了残补、医疗、就学和就业补贴一系列政策,让实实在在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又帮我联系助学贷款的事情,解决了我家孩子上学的后顾之忧,日子越来越有盼头,我们对扶贫工作,对我们的扶贫干部非常满意。这一年咱们的收入都增加不少,戴了好几年的贫困帽也摘了,往后的日子会越过越亮堂。”
“你家在各项帮扶措施落实后,生活条件得到改善,也通过自己的努力找到了就业的路子,达到了脱贫条件,这是一件好事情。脱贫后我依然是你的联系人,有什么问题还是可以和我联系。”扶贫联系人任长虹在送脱贫光荣证时,也许下新年的承诺。
过去的一年,我市约有11万人像秦立山这样实现了脱贫,他们带着对美好生活的新希望开始了新一年的生活。2016年,是打响脱贫攻坚战的第一年。一年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紧紧围绕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建立“1+N”政策体系,启动脱贫攻坚“十大工程”,全年减少贫困人口11.5万人,出列贫困村25个。
聚焦精力强化保障
脱贫贵在精准、重在精准。谁是贫困户?是否有真正的贫困户漏报?2016年,全市先后召开9次市级会议专题研究部署全市脱贫工作,围绕全年的目标任务,举办脱贫攻坚培训班159期,培训干部1.29万人次,增强各级各部门对脱贫攻坚政策的理解和把握。精准扶贫对象,按照“贫困人口一个不漏、非贫困人口一个不纳”的要求,严把申请、核查清退不符合政策规定的贫困人口3.6万人,新纳入贫困人口3.58万人。市扶贫办强化项目监管,按照省里统一要求,规范扶贫项目操作,坚持扶贫项目公告公示制,实行扶贫项目全程跟踪检查和监督,加强与财政、审计等部门的联系沟通,配合相关部门开展扶贫项目资金审计和专项检查。
扶贫路子怎么走,需要更加健全的体制机制。我市突出规划引领,明确“十三五”期间全市脱贫总体安排,即:2018年实现贫困村全部出列,贫困村年集体经济收入达到5万元以上;2019年实现贫困县区全部“摘帽”,所有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基本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问题,完善政策体系。出台《关于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等“1+N”配套文件16个,制定《县乡村户四级扶贫档案资料规范要求》,贫困户实现一户一档。
汇聚攻坚合力。2016年以来,我市完善“单位包村、干部包户”等制度,开展“百企帮百村”、“10.17扶贫日”等活动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参与脱贫攻坚,努力形成了帮扶合力。同时,加强各级扶贫机构和队伍建设和驻村扶贫工作队管理,按照驻村扶贫队长“六个一律”要求,对全市442个贫困村驻村第一书记进行了调整。为了确保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层层传导压力,层层签订“军令状”,组织开展脱贫攻坚工作检查、脱贫攻坚首轮巡察、财政扶贫资金专项检查,把脱贫攻坚纳入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目标考核体系。据了解,2016年省下达我市的脱贫任务是25个贫困村出列、10.474万贫困人口脱贫。目前,经各县区驻村住户主任核查、摸底统计,达到出列标准的有25个村,达到脱贫标准的有4万户、11.5万人。
聚集力量专项扶贫
对于大多数贫困户来说,有房住、有收入、有保障,是最大梦想。去年以来,我市紧紧锁住产业扶贫、智力扶贫、健康扶贫、就业扶贫和易地搬迁等十大扶贫工程,尽最大努力让贫困户圆梦。
实施产业扶贫工程。特色种养业扶贫方面,全市安排财政专项扶贫资金1.6亿元,近4万贫困户通过扶贫专项资金补贴发展特色种养业。光伏扶贫方面,建成户用光伏电站11516个,村级光伏电站306个,贫困户实现年增收3000元左右,贫困村增收6万元左右。电商扶贫方面,霍邱县入选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全市建成农村电子商务服务站点近3000个。旅游扶贫方面,60个省级旅游扶贫重点村建设扎实,带动贫困人口8万人。实施就业扶贫工程。组织参加就业技能培训2630人,推荐贫困人口就业27129人,发放各类就业脱贫扶持资金790万元,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6.2万人。实施智力扶贫工程。积极推动教育资源向贫困地区倾斜,对1.6万名贫困农民进行实用技术培训和专业技能培训。对贫困家庭子女就学给予补助,对中高职学生补助全覆盖。实施健康扶贫工程。为11.8万患有慢性病、4.8万患有大病的贫困人口建立健康扶贫档案。2017年元月起全面实行健康脱贫工程。实施易地搬迁扶贫工程。建成住房1549套,搬迁入住1326套;加大贫困村、贫困户危房改造力度,14320户已全部完成,超额完成年度建设任务。
聚合资金精准施策
随着十大工程的实施,我市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全市财政预算各项扶贫资金23.7亿元,比上年增加9.8亿元;其中市本级财政预算各项扶贫资金10.2亿元,比上年增加4.5亿元。其中,市本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2.37亿元。
我市实施的社保兜底扶贫工程。农村低保标准由每人每年1944元上调至每人每年3000元,达到国家扶贫线标准的95%以上。在实施基础设施建设扶贫工程中,建设分散供水工程1667处,总投资1.22亿元。完成小型农田水利改造提升工程投资3.45亿元;完成2016年农网建设投资2.18亿元,建改电站2座,新建及更换配电变439台;完成县级、乡级通畅工程174公里、585公里,较大自然村道路硬化工程、撤并村道路硬化工程、老村道加宽工程801公里、701公里、3610公里,较好地改变了贫困地区的环境面貌。实施生态保护扶贫工程,开展大别山区水环境生态补偿,第一批补助项目已建成15个,第二批项目完成申报工作,第三批项目已启动谋划。实施金融扶贫工程。全面推行扶贫再贷款“项目化直贷”模式,目前投放7500万元;大力推进小额信贷,现已累计评级11万户、授信7.2万户,其中为4399户贫困户发放扶贫小额贷款9965万元。实施社会扶贫工程。开展“爱心包裹”活动,共接收捐款8.4万元。扎实开展“10.17”扶贫日活动,全市认领项目资金1.49亿元,认捐金额840万元。积极推进民营企业参与“百企帮百村”精准扶贫行动。
同时,目前我市还正在探索实施资产收益扶贫,实现财政资金形成的经营性资产、村(组)集体资产(资源)盈利增值,拓宽贫困人口增收渠道,增加贫困人口收入。(记者 鲁艳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