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1日上午,在京参加全国两会的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市长毕小彬做客新华网2017全国两会特别访谈,围绕六安如何传承红色精神、助力脱贫攻坚这一话题,接受专访并和网友在线交流。
毕小彬首先通过新华网向广大网友问好并介绍了六安的基本市情。他说,六安是古色的,六安是绿色的,六安更是红色的,红色是六安的灵魂。六安的“红”有自己鲜明的特点:第一,“六安红”,红得鲜艳,她源于革命先烈鲜血的浸染。红的时间比较早,红的历程长,红的范围比较广。第二,“六安红”,红得深沉,她源于六安千年历史的淬炼。第三,“六安红”,红得和谐,她源于自然山水的映衬。总之,六安以红色革命历史而著称,而且其古文化和原生态与“红色”和谐交融、相映生辉。毕小彬说,千里大别山,最美是六安。
随后,毕小彬与网友进行了互动,并就相关问题进行了现场回答。
【专访话题】:去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六安市金寨县视察时深情地说,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抔热土一抔魂,我们要沿着革命前辈的足迹继续前行,把红色江山世世代代传下去。请问六安是如何贯彻落实总书记这一重要指示,做好红色基因传承工作的?
毕小彬回答说,一年来,我们认真贯彻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认认真真地落实,特别是做好红色文章。一是提炼好红色精神。我们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了征集“大别山精神”表述语活动,提炼确定了“坚贞忠诚、牺牲奉献、一心为民、永跟党走”的大别山精神。除了“大别山精神”之外,六安还有一种精神也值得一提,那就是“淠史杭精神”。二是建设好红色阵地。不断加大对革命旧址遗迹的修缮保护、开发利用力度,打造了一批国家、省、市、县四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大别山革命历史纪念园、独山苏维埃城等5处景区景点被列入全国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尤其是我们把安徽金寨干部学院建设作为面向全国的传承红色基因、打造党性教育基地的一项重要工程。三是讲述好红色故事。深挖红色资源,以六安革命时期的史实为基础,以老区革命先辈的事迹为依据,精心编写了六安红军时期的经典故事。开展红色故事进校园活动,把红色教育纳入学校教学内容,在学生中开展形式多样的讲述、传诵红色故事活动。开展红色故事进景区活动。四是开展好红色宣讲。教育和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仰、坚定发展信心,不忘初心,继续前行。我们还认真地贯彻落实习总书记“革命传统教育要从娃娃抓起”的指示精神,组织大中小学学生接受爱国主义教育,进一步筑牢他们爱国爱党、牺牲奉献、发奋图强的价值根基。
【专访话题】:六安红色资源非常丰富,现在很多革命老区都在利用这些资源大力发展红色旅游,六安这方面情况怎么样?
毕小彬回答说,这些年,我们围绕着发展红色旅游做了一系列的工作。现在整个红色旅游发展的势头很好。2016年仅红色旅游这一块的人次达到1500万,旅游的综合收入达到80亿元,旅游不仅是教育人民、传承红色基因的通道,同时更重要的它还是一个富民的重要渠道。这些年,六安围绕红色旅游做了一些工作,一是完善发展规划,做好顶层设计。组织编制了《六安市红色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制订了《六安市国家级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建设经营方案》,经过多年的规划和建设,全市红色旅游已经初具规模、渐成体系,努力把六安建设成为全国红色精神教育基地、红色旅游目的地、红色旅游带动革命老区经济发展的示范地。二是突出项目建设。已经建成了一个国家级的红色旅游精品线路,主题就是“千里跃进、将军故乡”,还有9个全市的重点红色旅游项目,并形成3条全市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实现了“193”工程的这么一个布局。除此之外,还着力提升红色旅游的质量,不仅仅是硬件上要提升,在软件上也要进行转型提质。三是提升红色内涵。着重丰富红色旅游产品体系,大力发展红色文化体验系列旅游产品,积极拓展旅游的新业态,实现红色旅游从单一的产品结构向多元复合的产品结构的转型。除此之外,我们还加强红色旅游讲解员和导游员的队伍建设,丰富红色旅游展陈内容、讲解内容,增强红色旅游感召力和吸引力。四是推动联动发展。坚持红色旅游与美丽乡村建设、乡村旅游发展、特色旅游小镇的培育等融合发展。统筹推进革命旧址遗迹修缮维护与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以及环境综合整治,打造红色旅游小镇。发挥红色景点核心带动作用,打造乡村旅游集聚区。整合利用各方面资源,支持群众参与红色旅游餐饮、住宿、旅游商品等经营服务,延长红色旅游产业链,增加旅游收入。五是加强宣传推广。大力度宣传营销六安红色旅游,不断提升六安红色旅游的对外形象和知名度,共同推动和提升红色大别山的整体形象。
【专访话题】:习近平总书记在六安市金寨县视察时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都不能少,特别是不能忘了老区”。请问六安去年以来在推进脱贫攻坚上取得了哪些成效,下一步如何继续推进?
毕小彬回答说,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总体部署,2016年是全面打响脱贫攻坚战的首战之年,所以在总理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当中也是把脱贫攻坚作为重点工作来报告。六安的情况与全国大同小异,六安是集老区、山区、库区、沿淮行蓄洪区为一体的贫困地区,也是安徽贫困人口最多、扶贫任务最重地区之一。2016年初,建档立卡贫困人口46.2万,贫困村442个,贫困县5个,贫困发生率9%,高于全省、全国,可以说脱贫攻坚的任务非常繁重。长期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和安徽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六安老区发展和扶贫开发工作。去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六安时特别要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不能少,特别是不能忘了老区”,所以我们深受鼓舞和振奋,同时也倍感责任和压力。一年来,我们认真贯彻落实习总书记重要指示,以脱贫攻坚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将其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坚决贯彻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全面强化组织领导,全面压实各级责任,全面实施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智力扶贫、健康扶贫、社保兜底扶贫、易地扶贫搬迁、基础设施建设扶贫、金融扶贫、社会扶贫等十大脱贫攻坚工程,取得了明显成效。经过省第三方评估初步认定,2016年全市实现25个贫困村出列、10.59万贫困人口脱贫。可以说脱贫攻坚的首战之年,我们较好完成省核定我市的脱贫目标任务。
毕小彬表示,下一步的脱贫攻坚任务还是比较艰巨的,六安市还有300多个村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脱贫出列。今年又是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我们安排的任务是12.75万人脱贫,有228个贫困村出列。我们将认真贯彻中央关于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战略部署,深入贯彻总书记提出的“六个精准”的要求,以更大的决心、更硬的举措、更严的要求、更实的作风,推动各项工作的落实,坚决打赢脱贫攻坚的年度战役。
据悉,此次专访详细内容将在新华网主页显著位置和两会专题栏目进行滚动播放。(记者 程传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