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强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是一份‘民之所望 施政所向’的报告,在安排今年任务中,对脱贫攻坚作出了总体部署,提出了新的要求,目标明确,措施得力,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回去努力将《报告》的精神贯穿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和各个环节。”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六安市市长毕小彬在审议《报告》发言时说。
六安是集老区、山区、库区、沿淮行蓄洪区为一体的贫困地区,也是安徽贫困人口最多、分布面积最大、扶贫任务最重的地区。一直以来,党中央和安徽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六安老区发展和扶贫开发工作,特别是去年4月份,习近平总书记亲临安徽考察调研, 其中第一站就深入六安市金寨县调研指导脱贫攻坚工作,在贫困户家中,习总书记说:“老区精神积淀着红色基因,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不能少,特别是不能忘了老区”。充分体现了对老区工作的高度重视、对老区人民的亲切关怀。
如何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毕小彬说,一年来,六安市按照省委、省政府“坚决贯彻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确保五年如期完成脱贫任务”和“年度战役要打好,打出成效、打出气势、势如破竹”的要求,坚持工作向脱贫攻坚聚力、资源向脱贫攻坚聚集、力量向脱贫攻坚聚合,建立了“1+N”政策体系,全面实施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智力扶贫、健康扶贫、社保兜底扶贫、易地扶贫搬迁、基础设施建设扶贫、金融扶贫、社会扶贫十大脱贫攻坚工程,2016年全市实现25个贫困村出列、11.5万贫困人口脱贫,超额完成了脱贫目标任务。
谈到精准扶贫取得的成效,毕小彬介绍说,六安市最主要的做法是,围绕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六个精准”,联系六安实际切实做到“六个精细”:
一是确保基础工作更加精细。按照“贫困人口一个不漏、非贫困人口一个不纳”的要求,严把申请、核查、评议、公示、公告等环节,对建档立卡工作开展了两次“回头看”,清退不符合政策规定的贫困人口3.6万人,新纳入贫困人口3.58万人。同时对贫困村、贫困户逐村逐户进行真实摸底,结合当地实际,统一编制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作战图”,制定了确保落实的“四项清单”,做到挂图作战、依单推进。并建立精准扶贫工作大数据管理平台,实现信息共享、四级互联、精准管理。
其次,项目安排精准,确保操作推动更加精细。坚持因人因地、因贫困原因、因贫困类型精准安排扶贫项目,确保扶到点上、扶到根上。精细实施基础设施扶贫项目,完成小型农田水利改造提升工程投资3.45亿元,解决17.2万人安全饮水问题,完工农村道路畅通工程4353公里,完成农村电网改造投资2.18亿元。精细实施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完成7561名贫困人口搬迁任务。精细实施健康扶贫项目,为11.8万患有慢性病、4.8万患有大病的贫困人口建立健康扶贫档案,落实贫困人口医疗费用“351”兜底保障政策。精细实施社保兜底扶贫项目,农村低保标准由1944元/人/年上调至3000元/人/年。
再就是,资金使用精准,确保保障支持更加精细。毕小彬说,实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就要加大资金投入,今年市、县财政预算安排扶贫资金23.7亿元,比去年增加9.8亿元;发放扶贫再贷款3亿元、扶贫小额贷款1.24亿元。并严格按照“户申请、村审核、乡镇审查、县审批”制度,紧扣扶贫项目清单和补助标准,精准及时地将扶贫项目资金安排到户。同时加强财政扶贫资金的统筹整合,建立扶贫资金统筹整合清单,集中投向贫困地区。
四是措施到户精准,确保因情施策更加精细。坚持出点子找路子、帮助贫困户过上好日子。比如,在产业扶贫上,结合各地实际谋划实施了特色种养业、光伏、电商、旅游扶贫四项工程,帮扶近4万贫困户发展特色种养业,目前已建设村、户光伏电站11891个,建成农村电子商务服务站点近3000个,申报省级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60个。并加大对各项扶贫政策落实情况的督查力度,确保各项政策举措变成实实在在的脱贫成效。
五是因村派人精准,确保干部选派更加精细。六安市坚持把最优秀、最得力的干部派到脱贫攻坚第一线,着力在基层锤炼、识别、使用干部。按照驻村扶贫队长一律是共产党员、一律是单位骨干、一律与原单位工作脱钩、一律兼任村第一书记、一律吃住在村、一律纳入组织部选派干部管理的“六个一律”要求,对全市442个贫困村驻村第一书记进行了调整。
六是脱贫成效精准,确保责任落实更加精细。毕小彬说,六安市坚持脱贫攻坚“市负责、县主体”的领导体制和片区为重点、精准到村到户到人的工作机制,实行党政一把手负总责,逐级立下军令状。同时加强督查考核,不仅核查脱贫人数,还核查扶贫脱贫过程中每户采取了哪些措施、实施了哪些项目、落实了多少资金,此外,对脱贫户的帮扶,做到不稳定脱贫就不彻底脱钩。
为此,毕小彬建议:减免大别山革命老区重大水利设施建设配套资金。在国家《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规划》提出:“对按规定享受比照西部大开发政策的地区,中央安排的公益性建设项目,取消县以下(含县)以及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地市级配套资金。”但是由于相关配套政策还没出台,市县还需要承担较高比例的地方配套资金,财政负担较重。为此,建议国家对相对集中贫困地区,出台减免公益性建设项目地方配套资金扶植政策,以支持贫困地区加快脱贫。 (吴晓光)
原文链接:http://www.ceweekly.cn/2017/0324/185219.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