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桃花节期间,我开的土菜馆一天至少接待10桌游客,一天收入3000、4000元不是问题。”裕安区狮子岗乡新华村村民徐应宝说到桃花节给自己带来的实惠,总是滔滔不绝:“不但有游客来吃农家菜,我老伴还做蒿子粑粑,很多游客来买,最高峰时,一天能卖掉1000多个,光蒿子粑粑一季就能挣到15000多元,旅游活动真的是让我们贫困户挣到了钱。”
得益于旅游经济的带动,新华村很多贫困户跟徐应宝一样,从贫困户变成了“万元户”,摘掉了“贫困帽”。
农旅融合脱贫攻坚
狮子岗乡新华村是典型的丘岗地区,拥有丘岗面积10000多亩,耕地3000多亩,2014年建档立卡的贫困户有149户439人。近年来,新华村从山东招商引进红桃种植项目,通过引领和示范,红桃产业风生水起,新华村连片种植红桃已达10000多亩,全村红桃年收入4000多万元,红桃产业劳务经济年收入达到80多万元,辐射带动全乡种植26000多亩,有效解决了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就业问题。
“现在都知道这里有连片桃花,一到节假日,就有很多游客开着私家车到我们这里看桃花,我每天都要接待4、5桌的游客。”新华村村民王兵向记者介绍道:“很多游客觉得我烧的农家菜很好吃,结账时找我要名片,讲下次还要带人来吃。这不,当了60年的农民,今年第一次有了自己的名片。”
“今年桃花节期间,有30多万人次的游客来这里游玩,从事接待游客就餐,出售土鸡、土鸡蛋、蒿子粑粑等土特产品的村民,平均每户能增收万元。”狮子岗乡副乡长蒋后伦看到当地贫困户找到挣钱的门路,也是满心欢喜:“等到桃子成熟对外销售时,户均又可以增收万元,农业和旅游业的完美结合,让脱贫攻坚的压力减轻了不少。”
2016年,新华村顺利实现“村出列、户脱贫”的目标。
旅游节庆搅热经济
在《裕安区关于发展乡村旅游扶贫的实施意见》中提到,从2017年开始,该区每年整合安排旅游扶贫发展专项资金500万元,支持乡村旅游发展。到2020年,建设15个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100家以上星级农家乐,乡村旅游年接待游客超过300万人次,带动两万贫困人口通过参与旅游经营、提供接待服务、出售土特产品、土地租金、入股分红等途径脱贫致富。
“举办各种旅游节庆活动,就是把生态观光农业与旅游产业进行紧密结合,通过农旅融合,放大旅游经济效应,为当地贫困户创造出新的增收引擎,进而帮助他们脱贫。”裕安区旅游局局长陈亚玮表示,通过桃花节等旅游节庆活动实践,的确能为当地农户带来实实在在的实惠。
为保持旅游扶贫的持续性,保障贫困户增收的连贯性,裕安区不断延长旅游产业链,实现农旅融合、文体旅有机融合,通过举办六安茶谷开茶节、蒿子粑粑民俗文化节、牵手茶谷今生缘相亲会、毅行裕安·百公里健身走、环江淮万人自行车骑行大赛·裕安分站赛、采摘节、亲水文化节、八月遍地开桂花节、九公寨重阳登高节、金秋登高观油茶花节等,基本实现月月有节,与周边景点、线路连起来,与体育赛事、文艺表演、美丽乡村、旅游扶贫等结合起来,进而形成产业网络,充分挖掘乡村“美丽经济”,让乡村风景成为村民增收的重要来源。
景区免票推动扶贫
除了农旅、文旅融合,裕安区还充分挖掘自身旅游资源的潜力,从2017年3月1日起,境内的收费景区全部向游客免门票敞开,受此利好政策推动,裕安区景区拉开了人气爆棚的大幕。
4月3日,正值清明小长假,裕安区横排头景区的停车场早已停的满满当当,后来的自驾游车辆只能停在路边,浩浩荡荡排了有3公里之长。正在现场指挥交通的景区负责人陈善忠介绍道:“清明假期,景区每天要接待5000多名游客,景区已经出现停车位‘一位难求‘,周边餐馆‘一桌难求’的火爆局面。”
裕安区龙井沟景区附近的龙井人家土菜馆老板丰荣兵,这几天总是满脸的笑容。“4月3日一天,我就接待了50桌就餐的游客。”丰荣兵说道:“景区免费了,自驾游的人多了,我的餐馆人气也跟着旺起来。现在,我每天都要雇10多个贫困户帮忙,每人每天150元,就这样有时还忙不过来。”
在裕安区今年旅游重点工作计划中,提出要围绕打造“全域旅游、全景裕安”的总体思路,建设365里山水乡愁精品旅游路线,推动大旅游与大生态、大文化、大健康深度融合,着力做好产业的转型升级和旅游品牌打造,不断增强旅游业对消费、投资、扶贫、富民的促进作用,预计要实现全区接待国内外游客4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25亿元。
如今,充满乡愁味道的乡村旅游、钟灵毓秀的山水自然风光以及历史文化深厚的红色人文景观,构成了裕安区独特的旅游风景,在贫困户的眼中,这些风景都是他们脱贫致富的“钱景”,每个景点都是财源,每条旅游通道都是他们致富的康庄大道。(记者 李东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