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速递
绘就“五美”乡村新图景——裕安区固镇镇杨桥村“五微”行动助力美丽乡村建设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打印页面】【关闭窗口

  秋分时节稻谷香,又是一年丰收季。“我们种植的稻虾生态大米很受市场欢迎,今年新米在上市前就接到不少订单。”走进裕安区康怡家庭农场,种植户们感慨如今种地更有盼头和劲头。

  2017年,固镇镇杨桥村在外创业成功人士高德洋,经镇村招商引资,返乡成立了康怡家庭农场,通过劳动就业、土地流转等方式,带动周边群众发展特色农业产业。

  杨桥村位于固镇镇最北端,这里水系发达,土壤肥沃。康怡家庭农场基于固镇镇打造“稻虾综合种养万亩示范区”,第一期流转土地1000亩,目前发展稻虾共作示范田600亩,年产300吨稻虾生态大米。同时立足“全国一村一品示范镇”,围绕皖西白鹅“孵化—育苗—饲养—宰杀—鹅肉加工—羽绒羽毛加工”的特色产业链,年饲养皖西白鹅5000多只,年盈利200余万元。

  土地流转费2万元、养殖场租金5万元、稻虾共作收益分红2万元,杨桥村党支部书记卞可军算了一笔账,仅康怡家庭农场每年将为村级集体经济增加收入9万元。

  “依托康怡家庭农场,我们积极推广稻虾综合种养新模式。经过几年的发展,如今全村稻虾种养面积达2200余亩,实现亩均收入逾3000元。”

  卞可军介绍道,杨桥村通过优化种植养殖环境,提升种植养殖品质,采取“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方式,培育了11家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推进规模适度经营,精心打造皖西白鹅、虾稻米、芡实等特色产业基地,大力发展休闲农业,推动三产融合发展,带动周边剩余劳动力就近就业。

  “在发展特色产业的基础上,我们还通过‘微创意运营’,推出线上特色农产品,开发羽绒羽毛特色工艺品,进一步增加产品附加值,拉长做大产业链。”卞可军表示,预计今年村集体经济收入可达50万元。

  既要富口袋,也要富脑袋。杨桥村坚持党建引领,实施“微奉献治理”,不断提升乡村治理能力。宣传推广村规民约,推行“四议两公开”、村民理事会、小微权力“监督一点通”等社会治理模式;成立村居干部志愿服务队、村居公益岗位志愿服务队和“五老”志愿者调解服务队;开展“文明家庭”“美丽庭院”“美丽清洁户”“最美婆媳”等评选活动……在老党员朱贵川眼里,村庄环境的变化不仅要体现在房前屋后,更要让人心变“美”。空闲时间,他常会清理路旁垃圾、拔掉路边杂草。通过人居环境整治、关爱残疾家庭、为独居老人送温暖等一系列活动的开展,村民们看到了杨桥越来越美丽,也都乐于参与其中。

  “村庄干净整洁是常态,提升村庄颜值是更大的追求。”卞可军说,杨桥村持续完善基础设施,对杨桥小区及周边进行全面修缮、硬化道路、安装路灯、种植绿化,还对塘拐组35户建筑实施立面“微改造”,从细微处入手,运用工匠技术,呈现出徽派建筑特色,让村里有了更多的休闲好去处。

  这些发展变化,都源于杨桥村学习借鉴黄山市“五微”美丽乡村建设经验做法。“微创意运营”“微奉献治理”“微改造提升”只是其中一部分,杨桥村还在“微景区培育”“微循环发展”上下功夫。

  按照宜农则农、宜文则文、宜绿则绿的分类,合理确定各村民组发展方向,依托水稻、油菜、蔬菜等特色产业,培育出农业特色“微景区”。此外依托汲河水资源,持续培育壮大康怡生态园,完善服务功能,以“微景区”理念和景区化标准建设乡村。在“微循环发展”方面,全力推行环卫PPP运作管理模式,修建一座日处理100吨的微动力处理设施,在村庄人口集中区,按照“三格净化池”的模式,建设联户简易污水处理设施,实现农村居民生活污水处理全覆盖。同时建立农村垃圾统一收集处理的全覆盖运行模式,实现生活垃圾处理覆盖率达100%,做到垃圾日运日清,扮靓乡村生态底色。

  激发发展活力,改善人居环境,提升乡风文明……杨桥村,这个省级美丽乡村,通过“绣花功夫”把建设美丽乡村的理念真正用到实践中,通过学习实施微创意运营、微奉献治理、微改造提升、微景区培育、微循环发展“五微”行动,逐步实现产业丰美、环境优美、乡风纯美、社会和美、生活甜美“五美”目标,推动美丽乡村建设再上新台阶。(皖西日报融媒体记者 张静 通讯员 沈成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