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速递
创新驱动,点燃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打印页面】【关闭窗口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决定着中华民族前途命运。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近年来,我市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重要论述指示批示精神,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围绕重点,聚焦难点,精准施策,持续发力,创新创业环境不断优化,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六安科技创新事业取得了长足进步,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作为六安科技战线的工作者,在未来的一段时间,我们要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当前的首要政治任务,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与合六同城化等重大历史机遇,加快推动自主创新、协同创新、开放创新,为六安绿色振兴赶超发展贡献科技力量。”市科学技术局局长李守富表示。

  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

  走进六安永达机械股份有限公司,伴着隆隆的机器声,一张张由公司员工自发提出的“改善提案”以及被评为各层级奖项的评审结果被张贴在非常醒目的位置。

  为进一步深化创新发展理念,该公司于2018年新增“项目创新管理”工作,通过发挥团队集体智慧,以问题为导向,打破部门壁垒,团结协作解决生产中的疑难杂症,项目创新成果的一定比例分享给参与者,实行正激励。通过现金奖励,极大地激发了职工创造热情和创新活力。近3年来,该公司共征集员工“金点子”2393条,产生经济效益300多万元,公司营业收入和净利润3年复合增长率分别达到31%和59%。

  六安永达机械股份有限公司仅仅是全市企业创新中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我市企业创新能力不断增强。2022年全市高新技术企业预计达到450家以上,相比于2012年底的68家,增长了6.6倍。明天氢能、同科生物、精卓光显等一批处于行业龙头地位的科技领军企业先后涌现,应流集团霍山铸造有限公司牵头实施的“增材制造陶瓷铸型在熔模精密铸造中的应用示范”项目为我市首次承担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

  “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既要谋划长远、又要抓好当前,要深入对照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新思路、新战略、新举措,找准推动园区高质量发展的独特路径,不断创新手法、步法、打法。”六安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主要负责人表示,园区将紧扣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突出创新主体培育、创新平台建设、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等重点工作,引导企业持续加大研发,着力助推产业优化升级,实现更具转型和创新含金量的发展。

  科技强农助力乡村振兴

  深秋时节,走进安徽六安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四处都是忙碌景象。生物组培中心内,科研人员正在无菌环境下进行白芨培育;全程机械化农事服务中心里,数十台大型插秧机、植保无人机、收割机依次排开;在蔬菜种植基地,现代化滴灌设备已投入使用……

  科技赋能农业,是我市创新发展的一个缩影。

  霍邱省级农业科技园区、金安区安徽春泉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金寨瓦大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等等,在皖西大地,一个个现代化的农业企业,一个个标准化的农业科技园区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舒城县农科所所长葛自兵表示,作为一个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将全面落实省委“两强一增”行动,把桃溪现代农业园区打造成全省乃至长三角地区“四新”科技成果转化样板区,建成长三角地区广大人民群众绿色“大菜园”。

  近年来,我市科技强农成效显著。全市科技特派员由613人动态发展到1419人,现有农业科技园区51家,其中国家级1家、省级5家,六安国家农业科技园区顺利通过科技部验收,在国考中为全国15家获得优秀等次的园区之一;科技特派员工作站100家,农业科技专家大院218家。金寨县科技特派员杜方平所在金寨县食(药)用菌专业合作社作为协作单位被科技部纳入“100+N”开放协同创新体系建设。

  发挥创新人才支撑作用

  10月12日上午,六安市人才公寓入住启动仪式举行,并迎来首批高层次人才入住。六安市人才公寓建设是市委、市政府“双招双引”的重要工作,是招才引智、筑巢引凤的重要举措。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人才兴,则科技兴。近年来,我市人才支撑作用日益凸显。全市目前共有省级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7家,获省市县三级扶持资金9400万元。5家被认定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团队所实施的项目均已产业化,明天氢能王朝云团队建成了全省首个氢燃料电池自主技术产业化基地,中钢联吕林团队率先突破“真空叠轧扩散复合技术”,成为国内首家实现“特殊合金复合材料”制造商。2019年以来共组织实施高端外国专家引进计划项目9个,引进外国专家近100人次。

  “明天氢能拥有国内燃料电池领域唯一的衣宝廉院士工作站,并形成以中科院大化所、同济大学为技术来源的成建制一流研发团队,产品性能达到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安徽明天氢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朝云表示,将更加注重企业科技创新,带领团队开展科研攻关,研发更多科技创新成果。

  记者从市科技局了解到,近年来,我市创新研发水平持续提升、“攀亲结缘”工程深入实施、创新服务体系逐步完善、科技成果转化加速推进。截至2022年7月有效发明专利达到3546件。安徽工业技术研究院六安院揭牌成立,两批引进的22个创新创业团队全部入驻。成功创建安徽六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实现我市省级高新区零的突破。霍山县进入首批省级创新型县建设行列。六安市科技创业服务中心成功晋升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皖西学院和六安职业技术学院2家众创空间成功申报国家级众创空间,实现零的突破。六安市纳入合芜蚌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

  “下一步,我们主要从打造科技创新主体、深化区域协同创新、建设创新孵化平台、集聚科技创新人才四个方面协同发力,激发创新驱动发展的内生动力,提升六安自主创新的能力水平。”市科技局局长李守富表示,将紧紧抓住长三角一体化、合六同城化发展等国家及省重大战略决策带来的发展机遇,深度对接沪苏浙和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科技资源,吸引科技创新人才落户六安,加快技术成果转移转化,加快推动六安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皖西日报融媒体记者 黄雪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