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速递
帮助他人 快乐自己——记舒城县庐镇乡黄柏村村民王东海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打印页面】【关闭窗口

  在工地,他是建设管理的中坚力量,兢兢业业,勤思善学,和工友们齐心协力为城市建设贡献力量,为困境中的人们送去温暖;在家乡,他是公认的热心肠,赡养叔父、热心公益,关心关爱弱势群体。他就是舒城县庐镇乡黄柏村预备党员王东海。

  今年45岁的王东海,初中毕业后到浙江务工,因做事精益求精,为人善良诚信,获得了一家建筑公司负责人的认可,被安排在杭州市余杭区良渚第一小学北秀校区工地带班施工。2015年的一天,王东海偶然发现工地周边有一位拾荒聋哑老人,老人既不会手语也不识字,身上也没有任何证件,无法进行沟通交流。一想到老人居无定所、吃喝无法保障时,王东海的心一下子“揪”了起来。他决定收留老人,并自掏腰包为其购置衣物和生活用品。经过短暂接触,得知老人曾有工地工作经历,便安排其在工地上帮做一些轻便的杂活。经老人允许,每个月除给足生活费用,王东海一直代老人保管着剩余工资。就这样,老人在工地一待六年,除照料老人的衣食起居,王东海还四处奔走,带老人到派出所备案、做DNA比对、联系纸媒网媒,用尽各种办法跑过很多部门,希望为老人寻到亲人,可惜均无所获。

  2021年底,余杭工程竣工,工地即将解散,老人的安置让王东海犯了难。带老人去下一个城市不利于他寻亲,不带着老人又担心他无法照料自己,情急之下,王东海将聋哑老人的故事拍摄上传至抖音并大范围转发求助,又联系到媒体持续关注扩散寻亲消息。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众多网友发来的寻亲线索中,经层层比对筛选,终于联系到了老人远在千里之外的重庆的家人。老人的家人连夜跨越1400多公里赶到杭州认亲,看到亲人后的老人非常激动,连连拱手感谢着王东海和其他热心人。王东海一边替老人收拾行李,一边将替老人保管的近11万元工资款交付于老人。在老人及其家人的一再感谢中,平日里大大咧咧的王东海腼腆而又朴实地说:“六年的共同生活,我和工友们早就把他当做了家人。现在你们亲人团聚,我们特别高兴,希望老人能安享晚年。”这一幕也被当地媒体抓拍报道,得到很多人的夸赞叫好。

  王东海的叔父王传朝,今年71岁,十多年来独自一人生活,近几年因股骨头坏死、疝气病不能正常行走,甚至无法弯腰穿袜子,更无稳定收入来源,基本生活无法保证。为寻求最佳治疗方案,王东海带其叔父到省内外医院多次治疗,并将叔父接到家中共同生活,承担起叔父的生活、医疗一切费用。心细的王东海担心叔父与自己同住有所拘束,2017年出资出力帮其建成住房,只要返乡,就会为叔父剃头洗澡、陪叔父聊天,在叔父家忙碌陪伴的时间比在自家还要多。对此,王东海父亲说:“东海用自身行动诠释了孝老爱亲的中华传统美德,我为他骄傲。”

  “没有党和政府的关心,没有国家政策的帮助,我们也不可能过上今天的生活。”王东海说,他时刻提醒自己感念和报答党恩。2021年7月,经过党组织批准,王东海成为一名光荣的预备党员。捐款捐物、义务扫雪、关爱陪伴独居老人……此后,王东海更加严格要求自我,用实际行动履行自己在入党申请书上写下的铮铮誓言。

  “在工作生活之余,帮助他人也能快乐自己。今后,我还要继续投身慈善公益事业,用实际行动帮助、带动更多人帮助他人。”这就是王东海的心声。(皖西日报融媒体记者 黄雪彦 张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