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记者一行来到霍邱县白莲乡牛角河村,只见一座座灰顶白墙别墅式农家小院,整齐排列在平坦的水泥路两旁,一块块规整的小菜园,萝卜、韭菜、小葱和黑叶菜透着喜人的绿意,清澈的渠水在落日余晖的映衬下泛着点点金光。
“今年我们县首次大范围实施美丽宜居自然村庄建设,白莲乡抢抓机遇,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坚持强基层、补短板,用‘绣花’功夫建设美丽宜居自然村庄。仅10个月时间,我们乡就完成了15个美丽宜居自然村庄建设任务,比计划工期提前了8个月,共惠及群众731户、2640人,主要实施生活污水收集处理、入户道路硬化等,其中新修入户道路5500余米,污水管网2100余米,污水处理设施21处,安装路灯154盏,村民居住环境焕然一新,群众的满意度大幅度提升。”该乡党委副书记黄庆兵介绍说。
“省、市‘十四五’美丽乡村建设规划都重点安排部署实施了美丽宜居自然村庄建设,对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来说,既丰富了内涵,又拓展了外延,深受基层干部群众的欢迎。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美丽宜居自然村庄建设,多次召开会议,决定县财政对每个美丽宜居自然村庄建设投入20万元,其余部分由乡镇兜底。一时间大范围的美丽乡村建设迅速铺开,上下一致达成共识。首批选择规划保留的人口规模较大的自然村庄开展建设,全面完成‘五清一改’和‘三大革命’两项建设任务,鼓励有条件和有实际需求的自然村庄实施村内道路硬化、村庄绿化亮化、村容村貌提升等设施建设。”该县淠淮美丽建设中心主任陈以俊告诉记者。
在整体项目实施中,该县率先以交通主干道沿线、已建成的省级美丽乡村中心村连接线上的自然村庄建设为突破口,示范带动、多点成线、连线成片、逐步推开,谋划打造精品示范点、示范线、示范片,引领带动整体提升。今年县级投入6000万元,目前,在300个美丽宜居自然村庄建设任务中,已开工建设238个,建成113个。
在龙潭镇杨楼村黄庄村民组记者了解到,该村民组位于龙潭镇街道南部、105国道以东,全组28户146人。由于组内青壮劳力常年外出务工,致使组内环境卫生较差。今年上半年,该镇党委、政府为彻底改变组内这种脏、乱、差局面,以农村环境整治为抓手,夯实基础,做好自然村庄整治,群众拍手称快。“一庄一庄干,不洒胡椒面。我们镇利用库区移民资金,镇里再筹措一点资金,社会捐助一点资金,大力开展美丽宜居自然村庄建设,让群众开门见绿、出门见花,真正过得安心、住得舒心。”该镇党委书记史传俊自豪地说。
俗话说:三分建,七分管。高塘镇通过会议、广播、标语等形式,多渠道、全方位宣传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重要性,其中,该镇付井村召集组内农户开展“人人主动参与,共建美好家园”活动,在村、组内营造人人维护环境、户户爱护环境的浓厚氛围。同时,实行“三级”网格管理模式,村干包组、保洁员包段、村民组长包户,镇、村定期或不定期进行检查,发现问题,限期整改。(张正武 皖西日报融媒体记者 徐有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