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霍山县积极推动“数字乡村”建设,围绕数字农业产业服务、乡村公共信息服务、乡村数字治理服务等方面搭建县—镇(乡)—村梯级数字乡村服务平台,逐步形成支撑未来乡村发展的数字生态系统,全面提升霍山“三农”信息化、智能化水平。
经营大户“掌上”种养
作为全县“数字乡村”的试点乡镇,与儿街镇着力补齐农业农村数字化基础短板,大力发展智慧农业引领示范,加快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效益,以科技助推乡村振兴,让农民更多享受“数字红利”。
时值“三伏”,与儿街镇大沙埂村桑茧产业基地负责人龚宗旺查看了一下蚕室监控大屏幕上的温湿度数据,打开了蚕室的水帘空调。感受到凉风袭来,蚕架上的蚕宝宝们一个个高兴地摇摆着头部。
“我们今年养的蚕种是两广2号,温度不能超过28度,以前我们只能日夜换班在蚕室里守着,现在这个5G智慧系统可以在手机上随时掌握养蚕环境的温度、湿度和二氧化碳浓度,通过全程精准管护,一张蚕种能增收10公斤蚕茧。”龚宗旺笑着说。
在与儿街镇山王河村的小龙虾扶贫基地,32岁的方玉兰正在通过监控室里的“5G+智慧农业系统”“云管理”着自己的稻虾养殖基地。“现在水温在28.7度,水环境PH值8.49,都是小龙虾养殖的正常阈值范围。如果发现水温过高,就可以即时进行补水降温。”
如今,新一代种田人坐在家里看着监控大屏或是手机App,就能实时监测田间的温度、风向、墒情等指标,还可以利用大数据,自动分析生成作物的“体检报告”,及时提醒精准作业。从庄稼的长势到病虫害管理,全部智能化,管理更及时,节省了人工成本和劳动强度,也大大提升了单位产值。
和谐乡村“数字”助力
与儿街镇山王河村80岁的孙敬放最近一直感觉胸闷气短,来到村卫生室后,许佑长医生给他做了各项检查,并将他的心电图通过村卫生室的“智慧医疗”系统传给了市人民医院。“市人民医院的专家网上给你做诊断,明天就能反馈来。”许医生说。
山王河村留守老人较多,高血压、冠心病等老年人常见病都要做心电图检查,而村卫生室一般都不具备检查条件。2023年,该村在六安移动公司及市人民医院的帮扶下,搭建了远程智慧医疗系统。“这样一来,老年人足不出村就能享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驻村第一书记金鑫说。
为消除部分老年人的“数字鸿沟”,山王河村专门在各村民组设置了“云广播”,每天除了定时播放一些时政新闻、防汛抗旱防溺水等重要信息,国家惠民政策和农业补贴信息等也能随时“广而告之”。
该村在全村49个村民组的交通要道和特殊位置共设置了46个摄像头,村主要路口及重要场所铺设安装了光纤宽带、高清监控探头、高空瞭望球机等设备,并将其接入村部数据中心大屏幕,构建以数字化为基础、以网格化管理为核心、以联勤联动为机制的数字乡村治理服务新格局,实现了乡村治理智能化、智慧化和数字化,群众的安全感、幸福感大大提升。
数字赋能“云端”发力
在7月中旬上线的霍山县三农云大数据中心示范展示基地里,一畦畦的霍山石斛在温暖湿润的拟生态环境里翠绿葱茏。“这座智能玻璃温室大棚装有自动保温、补湿、通风等近20套计算机组合控制系统,用于模拟霍山石斛的野外生长环境。”运营管理中心总经理谭利华说。
霍山县三农云大数据中心积极探索互联网与当地特色农业和乡村旅游产业深度融合,立足园区,覆盖全县,围绕霍山黄芽、霍寿黑猪、霍山黄牛、佛子岭有机鱼、漫水河红灯笼辣椒等当地特色产业,对霍山农业生产进行数字化提升,推进实施“互联网+农业”“互联网+农旅”的发展战略。目前,霍山石斛全产业链平台已经实现规范化企业上云214家,覆盖1.59万亩霍山石斛种植区域,涉及服务生产经营主体1954家。
同时,霍山县在数字农业产业服务、乡村公共信息服务、绿色乡村监管服务和乡村数字治理服务等方面积极探索,推动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VR赋能产业实体,促进线上线下渠道相互融合,形成规范有序的乡村共享数据经济。
在乡村治理方面,霍山县三农云大数据中心依托一体化智能平台,乡镇村网格员通过“乡村振兴”手机端平台,发现问题、上报问题、协调联动解决问题,为网格注入“数字力量”,建立“线上派单”“线下处理”“平台反馈”机制,闭环解决群众牵肠挂肚的民生大事和天天有感的关键小事,持续推动数字化与乡村治理深度融合,不断提升乡村治理精细化、智能化水平。
“数字乡村的根本目的是惠民便民,我们希望能以数字技术为引领,把数字乡村建设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战略方向,推动数字技术同农业发展、农村治理和农民生活深度融合,激发乡村发展新动能。”霍山县农业农村局局长石爱武说。(陈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