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速递
打好“三色牌” 描绘新画卷——金安区和美乡村建设提高群众幸福感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打印页面】【关闭窗口

  近年来,金安区立足资源禀赋,坚持党建引领,做大地方特色产业,突出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乡村建设水平、乡村治理水平,扎实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提质扩面,不断提高群众幸福感和获得感。

  强化党建引领,打好“红色为民”牌。该区以党建引领建设为抓手,深化基层治理,发挥村规民约、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等作用,营造文明乡风;建立健全“积分超市”等制度,全域推开小微权力“监督一点通”服务平台,鼓励村民积极参与乡村治理与建设;定期开展“最美村庄”“最美庭院”评选活动,全年评选出美丽村庄27个,美丽庭院1064户,以家庭为单位参与人居环境整治,以家庭小美串联乡村大美;加大宣传“文明家庭”“好婆媳”等先进典型事迹,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横塘岗乡黄墩村聚焦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大振兴,以塑造“柳抱丝”党建品牌,凸显山水基底,联动周边村镇,优化升级乡村产业,开展和美乡村精品示范村建设。力争通过2—3年努力,带动村民致富、推进区域整体发展,实现黄墩村产业、风貌、文化、治理、人才等方面有质的提升,最终形成“柳抱丝”党建品牌引领的“一核心,一主体,三联动”振兴格局。

  壮大地方产业,打好“金色富民”牌。毛坦厂镇东石笋村因地制宜发展生态旅游,壮大村集体经济,探索出一条村企合作发展新模式,2022年村集体实现年终分红43万余元;通过“半山·星云”民宿产品满足旅游消费市场个性化、高端化的需求,提供就业岗位100个以上,实现村民在家门口就业;发挥东石笋村股份经济合作社联农助农作用,收购本村农户传统手工炒制的半成品茶叶,进行精加工包装出售,累计收购茶叶6000斤,实现户均增收2000元,极大地提升农户种植茶叶和发展茶产业的积极性。金安区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量力而行、分步推进”的发展思路,以“千万工程”为牵引,结合村庄发展定位和资源禀赋,引导乡村立足实际,不搞千篇一律,壮大地方特色产业发展。依托皖西白鹅、脆桃等特色品牌,拓乡村三产融合发展空间,突出乡村特色优势产业,全区“三品一标”农产品认证总数已达到199个。金安脆桃种植面积13万亩、产量值16亿元;皖西白鹅饲养量达260万只,产值18亿元;优质蔬菜(食用菌)种植面积32万亩(次),产值16亿元;稻种养20万亩,年稻虾产值8亿元;小龙虾面积18万亩以上、产量达3万吨,产值达5亿元。

  突出生态宜居,打好“绿色惠民”牌。该区扎实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提高乡村基础设施的完备度、公共服务的便利度及人居环境的舒适度。实施改厕治污,推进卫生厕所进院入户,卫生厕所普及率达100%,粪污实现就地、就农资源化利用,完成67个行政村生活污水治理任务,污水整治覆盖率达95%以上;开展“五改一清”,清理乱堆乱放,利用清理出来的闲置地块打造微景观51处;实行绿化亮化工程,组织“五小园”建设行动,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超50%,加大亮化改善村民出行与休闲条件。通过努力打通了乡村环境整治“最后一公里”,同时对后续管护工作进行全程跟踪和监管,实现了农村从脏乱差到净美的转变,村民生活品质不断提升。张店镇太平桥村对村庄艺术化提升,通过艺术介入乡村、文化包装景观等多种途径,挖掘村庄个性和特色,提升村口标识,重点推进画廊人家环境提升及茶园山乡环境提升,提亮乡村生态特色,让乡村景观本身成为旅游吸引力;对农房进行风貌提升,改造提升一批功能现代、风貌乡土、经济实用、绿色环保的“皖西特色农房”;避免对建筑整体大拆大改,主要针对风貌严重不协调的构件,并对三线等影响农房风貌的附着物进行规整提升。(谢兰玉 记者 康家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