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速递
乡村“新风堂” 引领新风尚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打印页面】【关闭窗口

  红彤彤的“喜”字贴在玻璃窗上,“新风堂”里洋溢着欢乐喜庆的氛围。4月14日上午,记者来到裕安区石板冲乡砚瓦池村,再过几日,村里的“新风堂”将迎来一对新人的订婚仪式。工作人员趁着天气晴好,正忙着擦洗圆桌,布置现场。

  “像我们农村人办喜事,请的大多是家门口的邻居和亲戚,没必要跑老远进城里。比起大饭店,我们村的‘新风堂’环境舒适、经济实惠,一场酒席能省不少钱,真正为我们村民减轻了经济上的负担。”不久前在村里“新风堂”为女儿举办婚宴的村民王正友告诉记者,“新风堂”有舞台、大屏幕、灯光、音响等,稍微布置一下,环境就可以媲美酒店了。亲朋好友在这里欢聚一堂,简单朴素又不失礼节,还避免了铺张浪费。

  聚焦农村婚丧嫁娶大操大办、相互攀比的不良陋习,砚瓦池村依托农民文化乐园的移风易俗大礼堂,升级打造“新风堂”,不仅配备了音响、桌椅等设备,还设置了室内舞台、化妆间、休息室等,对当地群众免费开放,能够充分满足群众举办各种文化体育活动和办理红白喜事等需求。目前,全村已在“新风堂”操办多场婚丧嫁娶宴席,与在酒店相比节约效果明显,“小操小办”成了该村的新风尚。

  “每桌菜品有价格上限,对办酒席的规模也有硬标准,操办红白喜事酒席不像以前那样比排场,大伙对此都表示欢迎。”砚瓦池村党支部书记王道好告诉记者,为倡导“人情减负”,村“两委”在全村推行“红白事办理流程及标准”,村“两委”干部和志愿者入户宣传,倡导在“新风堂”统一操办,坚持标准统一、程序简化、杜绝浪费。

  同样积极推进“新风堂”建设的还有江家店镇林寨村,作为全国文明村,该村利用现有阵地进行改建,整个“新风堂”面积520平方米,可摆放餐桌36张,每桌配备椅子12把、餐具12套。记者在该村“新风堂”的公示牌上看到,对红白事宴请酒席的桌数、菜肴的数量、随礼的金额、参加酒席人员的范围等均有明确规定。同时,该村还成立了以德高望重的老党员、离退休教师、村民组长、退休老干部为主体的红白理事会,全程参与群众的婚丧嫁娶,监督落实办理宴席情况,通过控制桌数、菜数、礼金数、烟酒档次等,实现减少办酒席成本,引导倡导文明新风气。

  “桌椅、餐具、厨房、空调我们都有,我们一桌只收30块钱的水电气等费用,在我们这买三百多块钱一桌子的菜,烧出来的酒席不比外面饭店一桌一千多的差。村民们既省了去酒店来回奔波的时间,又不耽误正常的生产生活,还聚集了人气,浓厚了情谊。”该村党支部书记方祖全介绍道,该村的村民们在“新风堂”办红白喜事,他们会建议村民自己买菜,再请当地擅长厨艺的村民来烹饪。不少村民体验后表示,这里吃得不比城里的酒席差,而且客人来早了,还可以在村群众服务中心的文化活动室、科普宣传室、健身活动室里读书看报、下棋打球、唠唠家常。“新风堂”里办宴席,既节省了财力物力,又显得整洁文明,不少村民纷纷表示欢迎。

  “‘新风堂’在给村民带来切实便利的同时,村民人情费用支出明显降低,乡风文明程度进一步提高,让群众有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裕安区委宣传部副部长、区文明创建指导中心主任张如斌说,前期,裕安区在石板冲乡砚瓦池村、江家店镇林寨村试点建设“新风堂”取得了积极成效,该区将积极总结经验做法,进一步加以推广,努力把“新风堂”建设成为村民家门口的集文化宣传、议事、宴会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服务中心,成为移风易俗宣传阵地和文明乡风示范基地。(记者 张世巧 桑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