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速递
金安区先生店镇硖石村:绘出“一老一小”幸福院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打印页面】【关闭窗口

  “祝你生日快乐,祝你生日快乐……”7月11日上午,温馨的生日歌在金安区先生店镇硖石村梁大庄组李光珍老人家中唱响。现年105岁的李光珍老人精神抖擞,脸上洋溢着温暖的笑容。这份特殊的生日祝福,正是硖石村党支部深化“我为群众办实事”、聚焦“一老一小”群体、以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生动缩影。硖石村“两委”用有温度、有力度的实际行动,诠释着新时代基层治理者的深厚情怀。

  “家有一老,如有一宝。”硖石村党支部书记汪洪飞常将这句话挂在嘴边。2024年8月,一项名为“以爱为孝,以暖为情”的温情计划在村内启动,精准覆盖全村63位80周岁以上老人。

  这份关怀,源于汪洪飞在浙江德清为期一个月的沉浸式跟学,当地特色养老实践深深触动了他。回村后,他立即组织村“两委”成员,双管齐下:一方面细致摸排全村高龄老人信息,建立台账;另一方面积极联络本村创业有成人士,为项目争取资金支持。很快,为老寿星上门庆生成为村里一道亮丽的暖心风景线——或是一块精心定制的生日蛋糕,或是六斤猪肉、两筒面条、两斤鸡蛋,这些满载心意的礼物,化作缕缕温情,悄然融入老人们的心田。

  服务拒绝“一刀切”。村“两委”在实践中探索出“个性化关怀”模式:对家庭条件较好的老人,送上生日蛋糕并与家人欢聚一堂,其乐融融;对经济相对困难的老人,则侧重赠送猪肉、鸡蛋、面条等实用生活物资,补贴他们日常所需。每一次登门拜访,都是一次情感的深度连接;每一份贴心礼物,都是尊老爱老风尚的无声传递。

  “一老一小”,一头连着“夕阳”,一头牵着“朝阳”。当盛夏蝉鸣响起,留守儿童和双职工家庭孩子“看护难”问题成为普遍焦虑。硖石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闻需而动,在全镇率先推出暑期爱心托管服务,向全村招募6至15周岁学生,精心为孩子们打造安全、充实、快乐的暑期“第二课堂”。

  为确保服务质量不打折扣,村“两委”于7月1日召开大学生志愿者岗前培训会,聚焦志愿者核心能力提升:精研辅导方法,系统学习针对小学至初中不同年龄段学生的课业辅导策略与有效沟通技巧;创新课程设计,重点指导志愿者围绕“安全知识教育”“趣味科学探索”“传统文化体验”等主题,开发兼具吸引力与教育性的特色课程;筑牢安全防线,特别强调托管期间的学生纪律管理、应急处置流程及日常安全监护要点。

  目前,硖石村暑期托管班已步入正轨。走进托管班,记者看到近30名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在大学生志愿者的耐心指导下认真阅读、做作业。签到签退表、课程表、安全责任书、告家长书等资料整齐摆放在显眼位置。尤其引人注目的是暑期课程表,内容涵盖课业辅导、兴趣拓展(如绘画、手工)、体育锻炼、防溺水安全知识等多个维度,确保孩子们学有所获、玩有所乐。

  “学校要求暑期实践,看到村里招募志愿者,我就来了。既为积累经验,更想为村里的孩子们,特别是留守儿童做点实实在在的事,陪他们度过一个有意义的暑假。”大学生志愿者白敬玉的话语朴实真挚。双职工家长刘润莲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这免费暑托班办得太及时、太贴心了!以前只能把孩子关在家里,天天对着电视,我们上班都提心吊胆。送去外面的辅导班费用又高。现在好了,孩子有地方去,有人管,还能学东西,真是解决了我们的大难题!”

  “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设暑期托管班,就是要为村里的孩子们打造一个安全、充实、快乐的假期成长空间,真正解决家长的后顾之忧。这是我们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最直接、最具体的实践。”硖石村党支部副书记王玲的话,点明了这项服务的核心价值。

  守护“一老一小”,就是守护千万家庭的灯火通明,就是筑牢共同富裕路上最温馨、最坚实的基石。从为105岁老人唱响生日歌的农家小院,到文明实践站内孩子们探索知识、绽放笑容的明亮空间,硖石村正以党建为笔,饱蘸为民深情,在乡村振兴的壮阔画卷上精心描绘着“朝夕美好”的动人图景。(记者 黄雪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