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时节,漫步裕安区顺河镇淠河沿岸,一幅绚烂多彩的田园画卷徐徐铺展:连片的葡萄园在和煦的阳光下闪耀着翡翠般的光泽,枝头沉甸甸的桃子压弯了枝丫,空气中弥漫着瓜果的香甜。这个曾经以传统种植业为主的农业乡镇,如今正依托“一村一品”的特色产业发展战略,绘就了一幅幅蔬果兴农、产业富民的乡村振兴新图景。
在该镇董滩村隽凯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的葡萄园里,150亩葡萄即将迎来丰收。阳光玫瑰、巨峰等优质品种挂满枝头,果实饱满圆润,宛如串串珠玉,在阳光下熠熠生辉,诱人垂涎。合作社负责人汪江合介绍,“通过‘合作社+农户’的创新模式,我们成功带动当地20余名村民稳定就业,高峰期用工需求增至200人次。而且我们优先聘用周边农户,实行日薪结算,让每位村民年增收两三万元。”他的话语中满是自豪。
与此同时,枣林村的百亩斤桃基地也沉浸在丰收的喜悦之中。晚熟品种的桃子个大肉厚,甜美多汁,自去年上市后便迅速赢得市场赞誉。基地负责人李泓秀坚定地说:“我们坚持有机种植的理念,让每一颗桃子都软糯香甜,确保消费者吃得健康、吃得安心。”这些特色农产品不仅丰富了市场选择,更成为农民家门口的“致富果”。
顺河镇蔬果产业的蓬勃发展,得益于其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与科学合理的产业布局。淠河沿岸土壤肥沃,有机质含量丰富,生态环境优越,为特色蔬果种植提供了天然优势。该镇党委、政府立足这一资源禀赋,通过调整农业种植结构,推动蔬果产业向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方向转型升级。目前,全镇已建成1家国家级标准园和1个国家级“一村一品”专业示范村,形成了以董滩村葡萄、枣林村斤桃为代表的特色产业集群。
在技术支撑方面,顺河镇积极与高校、科研院所携手合作,为种植技术升级、病虫害防治和新品种培育等工作提供了坚实的科技保障。同时,通过“合作社+农户”的运作模式,蔬果产业既有效解决了农民就业难题,又促进了产业规模化发展。这种政府引导、科技支撑、市场运作的产业发展路径,让顺河镇的蔬果产业焕发出勃勃生机,成为带动群众增收、促进农业增效的重要引擎。
站在新的发展起点上,顺河镇正以更加开放的姿态谋划产业未来。该镇党委副书记窦晓路表示,下一步,该镇将重点构建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协同发展体系,一方面深化与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持续提供科技支撑;另一方面积极探索“农业+文化+旅游”的融合发展新模式,通过打造采摘体验、观光休闲等多元化业态,延伸产业链条,提升产业附加值。这种院企联动、三产融合的发展思路,不仅提升了农产品附加值,又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动能。
随着新品种的持续引进和新技术的推广应用,顺河镇正朝着建设现代化蔬果产业基地的目标稳步迈进,让更多农民共享产业发展的丰硕成果。淠河岸边,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画卷正徐徐展开。(赵宇 尹军 记者 崔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