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速递
山海共鸣 “金叶”和声——叶集区积极与上海市金山区开展对口合作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打印页面】【关闭窗口

  今年以来,叶集区抢抓机遇、迅速行动,积极赴上海市金山区开展合作对接、项目招引等工作,对口合作架构基本拉开,对口合作成果初步显现,“金”枝玉“叶”,共创未来。

  搭桥——“前店”“后坊” 共创共赢

  叶集区人社局立足本职工作结合本区实际,积极与对口合作城市——上海市金山区人社局交流互动,努力实现“政府搭台、企业唱戏,促进就业创业、助力经济发展”的合作目标。

  搭建合作互助桥,助力劳务输出。近期,在前期沟通基础上,上海市就业促进中心带领金山区人社局及当地家政、母婴护理等企业到叶集开展实地调研考察。在叶集“十月妈妈”家政公司、中播职业技能培训学校现场,两地企业家座谈交流,寻求合作契机。经两地人社局搭台,叶集“十月妈妈”家政公司已与上海时光蜕变职业技能培训签订合作意向,双方将在组织、培训、输送家政、保育、美容等方面长期合作,并以此为契机,为其他企业交流合作提供基础和模板,进一步推进两区合作互助,共同推进发展。

  搭建沟通协作桥,助力创新创业。今年,两地拟合作共办创业创新大赛,赛场设在叶集区,邀请金山区专家任评委,鼓励两区优秀企业家充分展示各自创业创新项目,介绍项目经验和创新举措,加强两区企业间经验交流、互帮互助。同时,叶集将选派叶集羊肉、空心挂面等特色农产品项目赴上海参加金山区创业创新大赛,进一步促进两地企业家交流合作。

  搭建共创共赢桥,助力乡村振兴。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后,叶集区作为省定的32个持续攻坚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衔接推进乡村振兴任务艰巨。叶集区人社局将紧紧抓住与上海金山合作的重大政策机遇,通过加大技能培训、人才引进、推介优秀农业企业及特色农产品等,提高叶集农产品的质量、规模,助力叶集农产品打开金山及上海大市场,形成以金山为“前店”、叶集为“后坊”的共创共赢模式,助力叶集乡村振兴。

  拉幕——地方金融 共同发力

  记者了解到,根据《上海市金山区对口合作六安市叶集区工作行动计划》部署,近日,叶集区金融合作专班在前期深入谋划、积极对接基础上,组团赴上海市金山区金融服务办公室开展首次访问,正式拉开两区地方金融领域对口合作帷幕。

  举行合作座谈。双方在金山区金融服务办公室联合召开了金融合作工作座谈会,金山区资本管理集团、新金山投控集团、金开担保、金水湖(上海)创投、责祥投资、上海农商行金山支行等单位负责人应邀参加,座谈会上双方人员围绕地方金融领域各条线合作可行性进行了深入交流与探讨。

  勾勒合作方向。双方以备忘录形式形成座谈共识,明确两区金融机构共同发力,通过畅通资本资金流动,为两区园区、产业及项目合作配套做好投资、信贷等金融要素保障;明确发挥金山区金融资源丰富优势、金融发展理念先进优势,通过资源输入、经验引入,帮助叶集区提高金融体系层次及服务发展能力。

  明确合作重点。两区各类资本及金融机构深化对口交流、密切对口合作,突出以金融项目合作为牵引,拟优先在私募股权投资基金、融资担保、银行信贷投放、重大项目建设运营等方面开展合作探索,争当新时代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对口合作示范典型。

  破冰——靶向发力 精准施策

  2月21日至23日,叶集区教育局赴上海市金山区教育局开展对口合作交流,通过加强两区教育部门对口交流合作,建立健全对接协调工作机制,形成工作合力,激发叶集区教育发展动力和活力,使基础教育综合改革、教师队伍能力水平、教育信息化和数字转型发展、职业教育发展、学生研学实践等方面进一步提升,使红色文化传承、革命传统教育与两区学生思政教育深度融合并形成鲜明特色。

  3月23日至24日,团叶集区委赴上海市金山区开展考察学习,来到九丰蔬菜农博园、朱泾镇钟楼居民区、京东方“无人农场”、吕巷水果公园等地,了解青年参与乡村振兴、社区治理和青年创新创业等工作。双方围绕红色文化研究、青年人才交流、推动产业合作等方面拓展合作领域、提升合作水平,以项目化方式全力抓好对口合作各项工作落实。

  5月5日至7日,叶集区总工会赴上海市金山区开展对口合作交流活动,双方就工会干部互派培训交流工作进行了深入沟通,并召开了叶集区名特优农副产品推介会,叶集区鼎傲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徐志红对精选的区内名特优农副产品逐一进行介绍。双方表示,将在相关工作上深度合作,以达到互通有无、共同提高的目的,进一步促进工会工作取得新的成绩。

  ……

  敢于承压、勇于破冰,目前,叶集区各部门正积极压紧压实推进对口合作工作,全面谋划合作事项、积极主动联系对接、全力推进合作进程。叶集区委书记赵珞在金山区党政代表团来考察时说道:“对标先进、比学赶超,是一座城市拔节成长、向更高处攀登的必修课,近年来,两地越走越亲,人员流动、经贸往来频繁密切,希望今后两地在经济发展、项目建设、产业互动、劳务协作、红色文化传承等领域持续深化交流,积极搭建多领域、多层次、多形式的合作桥梁,携手开拓交往新局面,努力实现互利共赢、协同发展。”(姚鸽 记者 宋金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