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速递
农家小院里的“好声音”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打印页面】【关闭窗口

b707288b18c046a79ea1dcf05f464703.jpg

         图为双墩村农民艺术团团长李成付正和爱人在村头讨论创作文稿。

  “说叶集来赞叶集,叶集有不少好东西;土鸡土鸭大白鹅,农副产品新鲜的;东边来说是洪集,会馆的稻虾高产的……”

  “好,斗的俏巴!再来一个!”伴随着一阵热闹的快板,和着群众的叫好声,叶集区洪集镇双墩村艺民乐农民艺术团成员又把农家小院当舞台,农闲的午后或傍晚,村里的小媳妇、老嫂子轮番上场,老人小孩都搬着凳子前来围观,一支支民间小调、一段段红绸舞,神采飞扬的大鼓书,幽默风趣的三句半……昔日冷寂的乡村被烘托的喜气洋洋。

  初冬时节,双墩村村头柿子树上红红的柿子挂满枝头,双墩村村民、艺民乐农民艺术团团长李成付正领着群众演员排练新编的节目,为参与一场乡村春晚作准备。

  “我村有位张昌义,养鹅技术属第一,一年养鹅几千只,真辛苦……”正排练的节目三句半《群众的带头人》是李成付花了一个多星期写出来的,通俗易懂,经群众演员表演出来,引得围观群众好声连连。

  民间小调《浪三浪》音乐声一起,几位大妈级成员身披红飘带,踏着欢快的节奏,铿锵起舞,矫健的身姿,翩翩飞舞的红绸,顿时将这场彩排的欢乐氛围拉满。

  源自乡村沃土,这些“沾泥带露”的文艺作品散发着浓浓的乡土味,这支群众文艺“小分队”用乡音土语唱出村民心里话,唱响乡村振兴好声音,在乡村大舞台上传递欢乐和正能量。

  “刚开始,我和老伴因为爱好文艺,纯属自娱自乐,自个儿编排几个小节目,打发下农闲时光,后来发现街坊邻居都爱看。”李成付告诉记者,2020年7月,在该镇文化站和乡亲们的支持鼓励下,艺民乐农民艺术团正式成立,刚开始,就几个节目,群众虽然爱好文艺,但真正参与创作表演还显得突兀生硬。

  已过花甲之年的李成付,虽只有小学文化,但却是双墩村远近闻名的文艺“骨干”,在艺民乐农民艺术团成立前,就是村里的文艺积极分子,平日种田,夜晚创作诗歌、小品、三句半等作品,常常乐在其中。自从担任艺民乐农民艺术团团长后,李成付的创作激情更加高涨,他一有空就翻书学习,读时事热点,政策说啥,他就结合热点创作啥,几年下来,创作手稿堆满了床头,红笔蓝笔圈圈点点修改了一处又一处……记者翻看这些创作手稿,发现取材大多源于农村生活,写身边事,演身边人,传达老百姓的喜怒哀乐、酸甜苦辣,既有浓郁的新农村生活情趣,又充满着强烈的时代气息,令人耳目一新。内容分门别类,有的讴歌乡村振兴,提倡垃圾分类,还有的宣传党的二十大精神,民族团结、森林防火、反对邪教等,一字一句无不凝结着一位花甲农人的文艺情怀和心血。

  “艺术团刚成立时,大家都不愿意干,觉得自己跳不好、说不好更唱不好,几经摸底,我一户一户做工作,农忙的时候,在田间地头给他们示范基本功,农闲时大家聚一起切磋技艺,没多久,大家都放开手脚了。"李成付说,如今艺术团已发展成员22人,既有78岁高龄的大鼓书民间艺人,也有热爱打鼓的7岁小学生。

  “您看,这位老嫂子叫窦贤荣,擅长演小品和快板,是咱们的妈妈专业户,每次有妈妈角色非她莫属,她演得特别真实。”李成付介绍,因为从骨子里爱好文艺,自己7岁的孙子李锐长期耳濡目染,拿起鼓槌就能演奏,一套动作下来如行云流水。

  近年来,双墩村艺术团凭借一批自创自演的乡土节目,名气越来越大,他们的舞台从村到镇再到区,自创节目越来越多,演出积极性越来越高,受邀参与了大大小小巡回演出60余场次,覆盖群众6000余人,在田间地头传递着文明和欢乐。

  “农民的故事,农民最爱看!群众的欢喜是我们最大的动力,下一步艺术团准备立足基层需求,创作更多的文艺作品,组织文艺活动,紧贴基层群众的生活方式、兴趣爱好等实际,努力为村民提供更加优质的文艺节目。”李成付表示,广阔的乡村、希望的田野,都是自己创作的“源头活水”,今后将艺术表演与地方习俗、文化和生活结合起来,打造一批精品、特色节目,真正做到演农民的事、说农民的话、唱农民的腔,用浓浓“土味”牢牢抓住观众的目光。(记者 谢菊莲 杨秀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