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速递
为老区绿色振兴赶超发展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打印页面】【关闭窗口

  党的力量来自组织。党的全面领导、党的全部工作要靠党的坚强组织体系去实现。

  强化理论武装、建强干部队伍、招引集聚人才、夯实组织基础……近年来,全市组织系统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和关于安徽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深入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全面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工作要求,为老区在现代化进程中不掉队、赶上去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凝心铸魂,夯实对党忠诚思想根基

  “市委决定,把深入开展‘五大’要求、‘六破六立’大讨论,作为主题教育准备阶段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作为诊治当前党员干部身上突出毛病的重要抓手。”7月18日晚,在围绕“五大”要求、“六破六立”大讨论动员会上,市委书记叶露中向全市广大党员干部发出铿锵动员令。

  政治上的坚定,源于理论上的清醒。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持续抓好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培训,先后举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徽工作重要讲话指示和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党的二十大精神集中轮训班等,教育推动老区广大党员干部忠诚核心、拥戴核心、维护核心、捍卫核心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更加坚定。

  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再到认真谋划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根据党中央及省委统一部署,我市扎实开展党内集中教育,把加强思想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引导党员干部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

  融入日常,抓在经常。构建市县乡三级党员教育培训阵地网络,打造基层党校102个、党员教育培训基地112个,探索“基层党校+实训基地”的日常教育培训新模式,创新开展“远教伴我行”活动,打通党员教育“最后一公里”,形成党员教育常态化、全覆盖、有保证、见实效。

  依托丰富的红色资源优势,打造一批专题场馆和红色代表人物纪念馆,持续加强对大别山精神、淠史杭战天斗地精神等教研与教学,有效转化为党性教育的教学资源,打造党性教育特色品牌。选育管用,打造堪当重任干部队伍

  为政之要,惟在得人。近年来,我市始终把选人用人作为推动老区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性、基础性工作,不断优化干部选育管用“全链条”,持续强化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先后在经济发展主战场、维护稳定第一线、服务群众最前沿提拔重用215名干部进入市管领导班子,干部队伍结构更优、功能更强。

  严把政治“首关”,坚持在重大斗争一线考察识别干部的政治表现,建立运行从案例事例中检视党员干部党性修养、政治素质工作机制,从正反两个方面画准画实干部“政治肖像”,检视案例事例88个,建立市管干部政治素质档案700余份。

  聚焦能力提升,一体推进“淬火行动”“拜师学艺”“两专一活”等干部专业能力培养计划,推动老区干部思想理念、路数打法等高对接长三角先发地区,近3年,参加外出体悟实训干部400多名,“两专一活”开讲9期培训5600余人,全市干部队伍实现了思想大解放、能力大提升。

  着眼后继有人,全面实施墩苗育才计划,通过解放思想使用一批,精准培养选育一批,源头管理历练一批,有效扩容干部队伍“蓄水池”。近年来,我市共提拔使用优秀年轻干部150余名,40岁左右市管干部占比提高11个百分点,干部队伍后继乏人局面得到根本性扭转。

  把实绩作为选人用人重要准绳,通过“考实评真”推动干部“真抓实干”,在年度综合考核中突出质量、速度、位次、激励项,以考核加减分体现工作进退位,及时将考核中发现的优秀干部选出来、用起来。

  抓早抓小,抓在经常。严格落实“凡提四必”要求,建立监督联系人机制,以严实细密的监督管理举措为干部保驾护航。

  引才聚智,打造近悦远来人才生态

  8月30日,市委、市政府召开人才工作会议。会上,表扬激励了百名优秀人才,推出人才政策“升级包”,提出“加快打造区域性人才发展和创新高地”的明确目标。

  千秋基业,人才为先。近年来,市委把人才发展作为“一把手”工程摆上突出位置,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深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各类人才总量由2012年的25万人增加到63万多人,形成人才队伍“量质齐升”的生动局面。

  实施“鸿雁回归”工程,打造综合服务平台,汇集人力资源372.7万人,为人才和企业提供数字化服务,推动新增返乡创业主体5505个,帮助企业引进急需紧缺人才近1.2万人,新增技能人才4.5万人,统筹破解返乡创业主体少、主导产业用工难。

  推动“柔性引才”模式,累计从省内22所高校、科研院所选派720名专技人才到重点企业挂职帮扶,解决技术难题320个;从6所高校选派9名高端人才,到发改、经信等市直主要经济部门挂任副职,切实增强领导班子抓产业经济发展能力水平,联动破解高端科研人才少、产业转型升级难。

  深化“大院大所”合作,建成安徽工业技术研究院六安院,先后引进创新创业团队29个、科技人才179人。持续深化“攀亲结缘”工程,搭建博士后联合体,将六安20家博士后工作站、50多家专精特新企业与江浙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高校院所“串起来”,联合体内企业已累计获专利456项、成果185个。

  在与上海对口合作“六个专班”架构中,我市创新成立“人才科创专班”,坚持“培训+招商”模式,共组织培训产业人才600多人次和各类企业家培训2万人次,收集招商线索160余条,已签约落地项目11个,协议投资金额81.5亿元。

  今年,我市又创新实施“政录企用”引才工作,为152家企业招录引进238名理科高材生,既能解决企业用人之需,也将培养一批了解企业痛点、紧跟产业趋势的专业经济干部。

  人才政策持续优化,人才平台不断升级……我市不仅诚意满满向各类人才抛出橄榄枝,也用心用情栽好人才栖息的“梧桐树”,致力打造近悦远来的人才发展生态。

  强基固本,建强基层组织战斗堡垒

  根深则叶茂,本固则枝荣。我市树牢大抓基层的导向,持续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推动全面进步、全面过硬,让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持续夯实党建基础,全市基层党组织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全部达标。制发大抓基层党建的13条具体举措,创新党支部常态提升五条措施,推动各级党委(党组)书记及其班子成员建立党支部联系点1755个。

  ——推进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创新实施“三个一”配备举措,严格村干部队伍管理,持续推进选派帮扶工作,推进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截至2022年底,我市全面消除5万元以下的薄弱村,50万元以上的集体经济强村达477个。高质高效实施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累计为2.7万农户、1181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放30.4亿元贷款。推广“三个三分之一”党群议事法、“联系群众零距离”工作法等,推进“无越级访乡镇(街道)”创建工作,形成依托党建抓信访、抓好信访强治理的工作格局。

  ——构建党建引领城市基层治理新格局。全市173个社区均建立社区党群服务中心,配备社区工作者1820人,划分1929个网格,建立了2000人左右的网格员队伍。创新开展“一抓实两促进”工作,全市小区党支部组建率达94.6%,业主委员会组建率提高到91.2%,物业管理覆盖率已达到100%,优化社区治理体系。

  ——强化党建赋能民营经济发展。组建非公企业党组织2452个,建立各类党群示范岗3688个,组建志愿服务队1365支。建成27个实体化运转的党建工作指导站,选派1186名专兼职党建工作指导员,帮助企业解决问题2065件,创造价值超1.6亿元。率全省之先创新培育“映山红”党建品牌,培育非公党建“微品牌”300多个。

  全市现有党员27万余名,队伍结构不断优化,在疫情防控、防汛抢险救灾等重大斗争中冲在前、当先锋,在全市“绿色振兴赶超发展”先锋行动中奋勇争先,涌现出魏晶晶、张成武、王庆虎、王敏、丁庆武、沙从涛、张海、穆道舜等一批先进优秀共产党员典型。

  接续奋斗谋振兴,赶超发展绘新篇。新征程需要新作为,全市各级组织部门将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不断开创六安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新局面,为六安绿色振兴赶超发展汇聚磅礴力量。(陆组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