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速递
博物馆里,共赴一场文化之约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打印页面】【关闭窗口

一的519000089.jpg

图为小朋友在竹编非遗传承人的指导下学习竹编技艺。 记者 田凯平 摄

  烙画、蛋雕、竹编、国潮文创、精品手作……5月18日下午,皖西博物馆首届博物集市开摊,各种做工精美、兼具创意性和实用性的非遗和文创产品,让市民游客近距离、沉浸式感受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妈妈,你看这个小兔子真好看。”“小朋友,这个是糖画,是用融化的糖浆做的。”活动现场,市级非遗传承人侯守琴一边讲述糖画的由来,一边进行技艺展示,只见她手法娴熟,用融化的糖浆在石板上飞快地来回浇铸,勾勒出栩栩如生的图案。糖画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近年来,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然而,传统手艺难传承,侯守琴希望更多的人了解非遗、走近非遗,进而传承非遗。

  活动中,包括侯守琴的糖画在内,现场20余个摊点摆放有序,按照产品类型划分出不同的品类区。其中,既有糖画、烙画、徐集花生糖等传统非遗产品,又有融入了现代审美和时代元素的国潮文创、精品手作。不少市民在摊位前认真端详,就制作工艺与摊主探讨交流,精致独特的物件被争相抢购。现场还设置了非遗项目互动体验区,不少家长带着孩子在裕安区竹编非遗传承人钱蕾的指导下,学习制作竹编作品。 手指一压一,竹条上下翻飞,不多时,一个小点心盘已经可见雏形。

  “孩子平时就喜欢做手工,这次正好有机会带她现场体验一下。”在学生家长肖晓红看来,这样的活动形式不仅可以提高孩子的创新能力和审美情趣,也是很好的非遗启蒙教育,让孩子从小了解优秀的传统文化。

  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本次博集市也是皖西博物馆推介形式的一次创新。“用当代年轻人喜欢的方式,集中展示文创产品,让大家对六安的历史文化有了更直观更深刻的认识。”市文物保护中心(皖西博物馆)副主任杨四好表示,今后,还将探索更多模式,主动让博物馆走进市民中间。

  据悉,围绕国际博物馆日,皖西博物馆还相继举办了历史文化研学游、秦汉瓦当展、非遗图片展、评书表演等系列活动,为广大市民搭建了“看得见、能体验、可带走”的历史文化传播平台,丰富了公众的文化生活,创造了与众不同的文化体验。(记者 齐盈娣 李珊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