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速递
企业“一路向新”,动力从何而来?——解码一家高新技术企业的创新密码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打印页面】【关闭窗口

  7月10日,在安徽恒信通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研发车间内,一场充满未来感的“科技秀”正在上演。研发人员轻按遥控,一台装运货物的机器人轻巧启动,如影随形般紧跟着测试人员的步伐,稳健地穿梭于车间各个角落,其精准的跟随性能让人眼前一亮。这便是恒信通的科研新品——跟随机器人。在这场“科技秀”的背后,是企业多年如一日在科研技术领域的深耕与创新。

  抢滩新赛道:让机器人走进千家万户

  “机器人产业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代表,作为智慧科技企业,我们这几年一直在转变思维,捕捉市场风口,在机器人研发项目上取得了喜人的成绩。”企业董事长徐守全一边介绍,一边向记者演示各类跟随机器人功能。“这是自动跟随直播车,是为当下网络主播量身打造的,也是我们新近研发的新技术和新产品。”

  在恒信通的办公大楼里,研发团队忙碌而有序,充满了创新的活力和激情:有的在对机器人进行性能测试,有的在优化机器人的算法,有的在研究如何将物联网技术更好地融入机器人中。

  “恒信通的机器人可以根据不同的应用场景进行定制,从农业到工业应用,从车间搬货物到田间搬桃子,从集装箱到直播车,机器人的应用场景越来越广泛。而且,恒信通的机器人不仅具有跟随功能,还可以实现定位报警通话功能,不断迭代升级。”徐守全介绍道,经过近两年的研发和测试,恒信通的机器人技术基本成熟,预计一年内可实现量产,首期产值预计可达5000万元以上。

  “我们希望通过研发量产,将成本降下来,让机器人走进千家万户,成为人们生活和工作中的好帮手。”徐守全清晰地描绘了产品的市场定位。

  赋能新生态:物联网大数据助力社会治理

  在安徽恒信通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研发和创新从来都不是稀罕事儿。记者了解到,恒信通自2012年成立以来,致力于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的研发与应用,在智慧能源、智慧水利、智慧环保、智能运维等物联网应用领域取得了显著成绩。公司凭借多年的技术积累、卓越的研发能力和丰富的行业经验,逐渐成长为行业内领先的物联网优秀解决方案提供商,已成功实施案例2000多项。公司先后荣获“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省级大数据企业”“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省级工业设计中心”“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等多项荣誉,拥有53项专利技术,其中发明专利12项。软件著作权39项。

  “看,这是我们的智慧水利科研项目应用场景,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对河湖水位、水质、流量等参数的实时监测,再结合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算法,对河湖状况进行精准评估和预测,为水利部门提供科学决策的依据,为防洪抗旱、水资源调度等提供有力支持。”徐守全介绍,目前金安区、裕安区2020—2024年度农业水价综合改革项目、金安区水库大坝安全监测设施建设项目都使用了该公司的技术,实现了改革区农业用水的定额管理、计划取水、总量控制、精准计量,提高了用水效率。

  徐守全认为,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场景的拓展,智慧水利的作用将更加凸显。他计划在未来几年内,加大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方面的研发投入,推动智慧水利系统的智能化、协同化和高效化水平不断提升。

  “这些年,我们还将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应用到了智慧环保、智慧消防、智慧农业、虚拟电厂、智慧路灯等多个领域。”徐守全说,“这些技术正助力传统产业升级,改变着生产效率和资源利用方式。同时赋能城市治理创新,提高公共服务和民生体验的智能化水平。”

  开拓新蓝海:布局未来产业与技术创新

  “20年前,我们曾生产研发可视门禁系统,当时在市场上卖得很火,但随着时代和科技的发展,科技产品不断更新迭代,市场在变,我们也必须跟着变。”20世纪90年代,从物理专业毕业的徐守全从六安淠化厂的一名电器仪表工程师起步,到如今深耕大数据领域,已走过30余载。

  这些年,他洞悉市场变化,在行业内深耕创新,先后取得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计算机软件著作权共百余项,曾获得2020年度第七批省“特支计划”创业人才。

  凭借着对科技创新的执着和敏锐的市场洞察力,近年来恒信通在徐守全的带领下,积极开拓新赛道、抢滩新蓝海,“我们看到了机器人在农业、工业等领域的巨大应用潜力,看到了低空经济的发展机遇,这两年我们开始专注于涉足低空经济、算力、人工智能等未来产业领域。”徐守全说,希望通过持续研发创新,不断推出新的产品和技术。

  科技创新是企业的核心驱动力。经过不断发展,安徽恒信通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已连续12年被评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获得全省光伏能源领域首张《数据产权登记证书》,并于2024年10月在新三板成功挂牌。

  “2025年,低空经济迎来发展机遇期,我们想通过自己的研发,促进行业发展,探索创新无人机在巡检、文旅物流和应急救援等不同场景中的应用。”说起未来产业,徐守全的目光从容而笃定。“下一步,我们还会涉足无人机空中基站科研开发项目,解决续航问题,建设无人机培训学校……”(记者 谢菊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