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启玲和她参与编写的《永恒的记忆——龙河口水库建设实录》。 记者 田凯平 摄
位于舒城县杭埠河上游的龙河口水库,是淠史杭灌区主要水源之一。这座拥有“世界第一人工土坝”的水库,是20世纪50年代,舒城人民靠肩挑手推人扛,历时两年零五个月建成。如今,60多年过去了,龙河口水库依然发挥着水旱灾害防御作用,灌溉良田,泽被后人。
近日,记者来到舒城县政协,看到了近年来县政协文史委编纂的多部书籍,其中一本,名为《永恒的记忆——龙河口水库建设实录》。书的扉页上写了这样一句话:谨以此书献给所有参加龙河口水库工程的建设者。
“每次看到这句话的时候,我的内心充满了对于当年建设者的崇敬之情。”十一届舒城县政协文史委主任解启玲亲身参与了整本书的编写过程,当谈及这本书的由来时,她的思绪被拉回到2019年。
2019年7月,时任十届县政协主席赵强在走访一位委员时,一位当年的龙河口水库建设者向他提了一个建议:能否出一本系统、完整的关于修建龙河口水库的珍贵历史资料?这个建议当即得到了许多人的认可,大家都表示,这件事不仅要做,还要赶紧做!
于是,自2020年上半年开始,舒城县政协从史志室、水利局、融媒体中心、舒城一中几家单位抽调人员成立了采编小组。“我们整个采编小组前后历时16个月,才完成了全部采集工作。总共采访了90多位人员,最后整理形成30篇访谈稿。”解启玲回忆道。
“如今健在的建设者,都是八九十岁的老人了。所以,当大家看着30篇访谈稿成形的时候,都长舒了一口气,觉得幸好一切都还不算晚。”在长达一年多的走访过程中,解启玲一次又一次被当年那段历史所震撼和感动,以至于落下了编书“后遗症”。有次陪朋友一起去万佛湖游览,她开玩笑地和朋友说:“在你们眼里,这些只是美丽的风光,但在我眼里,看到的却是一幕幕战天斗地修水库的场景。”
编书的过程中,有收获,也有遗憾。在采访实录环节,由于受访人的年纪普遍偏大,许多情况描述不清,给采编小组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在这个时候,一位受访者的出现为采编小组解了燃眉之急,那就是时任水库工程指挥部办公室主任武大祥。熟知那段历史的武老当时虽然已经87岁高龄,但依然精神矍铄,他为编写组印证了很多模糊不清的事件背景情况。大家都笑称,有武老在,就好比吃了“定心丸”。然而,令人唏嘘的是,武老在书籍出版前的两个月因病去世,这也成为大家心中永远的遗憾。
政协文史工作是政协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舒城县政协文史委深耕舒城历史文化底蕴,拓展文化文史工作,相继编纂了《美丽舒城万佛湖》《龙河口水库建设实录》《舒城茶叶史话》等著作,充分发挥了“存史、资政、团结、育人”作用。“《龙河口水库建设实录》这本书,抢救性整理了舒城人民修建龙河口水库珍贵的历史资料。对舒城人民而言,龙河口水库不仅是一项水利工程,更是一座矗立的丰碑、一面闪耀的旗帜。在兴建龙河口水库过程中孕育出来的龙河口精神,如今仍激励着舒城人民在新时代新征程中展现新担当新作为。”采访中,舒城县政协副主席张成伟说。(记者 汪娟 桑宏 实习生 谢玉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