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速递
“育秧工厂”助农丰产又增效——金安区智能化育秧中心一线见闻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打印页面】【关闭窗口

  “秧好一半禾,苗好七分收”。眼下,正是水稻育秧的“黄金时节”。5月15日,记者走进位于金安区木南现代农业示范区的一处自动智能化育秧工厂里,新鲜感和科技感扑面而来,只见一台台长31.8米、高5.5米的循环运动式育秧机上满眼新绿、青翠欲滴,水肥一体化喷淋设备不时喷出水雾,滋润秧苗,链条缓慢地带动着秧盘从下往上循环转动,让秧苗的光照和温湿度均匀而充足,让水稻育秧不再“靠天吃饭”,大大提高育秧效率和秧苗品质。

  “我们这个流水线的育秧工厂,每套设备有14层,可摆放3200个秧盘,目前已安装了20套设备。与传统育秧相比,占地面积大幅缩减。管理员只需指尖‘触屏’,即可调节大棚温度、湿度,稻种就能在最舒适的环境中生长,轻松‘按键’,经催芽室高温发酵的稻芽通过自动化传输,让秧盘上架,等待其破土而出。”基地负责人高宗奇坦言,育秧难,难在不确定因素太多,也难在温度、湿度不好掌控。育秧智能化,大棚环境时刻在“掌控”之中,可以实现育秧过程不靠天收,牢牢抓住了粮食生产的主动权。

  “育秧最佳温度一般控制在23-26℃,湿度保持在50%-70%之间,光照过强,就拉上遮光帘;湿度不够,就打开喷淋系统;温度过高,就开启通风……”高宗奇说,按这个温度和湿度设定,12—15天左右水稻秧苗即可下田。和传统育秧模式相比,除了节约育秧土地,还能预防水稻秧苗期病虫害,出苗更快、质量更好。

  今年刚建成投入使用的钢结构玻璃温室大棚,由安徽扬春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和木厂镇的石闸村、新庄村集体经济组织共同投入建成,首批订单来自周边部分乡镇种植户,已接到约1.7万亩的育秧订单。值得一提的是,待育秧结束后,育秧工厂还可作为蔬菜育苗、速生蔬菜等生产用途,实现一棚多用,经济、生态、社会效益十分明显。

  在育秧现场,高宗奇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基地按订单量,最高可以育7批秧苗,1批出秧6.4万盘,可以满足3000亩农田的插秧需求,相比传统育秧能节省人工80%以上,育秧出苗率可达96%以上,具有省水、省肥、省地、省工的优点,一年一亩地(两季)能够降低成本600元。以此为带动,育秧基地每年还可为两个村集体及周边农户带来约40万元的经济效益。

  藏粮于地、藏粮于技。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实施设施农业现代化提升行动”“加快发展水稻集中育秧中心”。近年来,为加强精耕细作、最大程度确保粮食安全,金安区持续在“两强一增”上发力,通过科技强农,激活第一生产力,通过机械强农,夯实现代农业装备支撑,加快农民增收步伐。

  在高宗奇眼里,有了高科技的加持,育秧不再意味着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体力活,而是工厂化生产的技术活和脑力活。看着即将送到裕安区城南镇关王庙村200亩田的秧苗,高宗奇心中早已奔向希望的田野。

  采访中,木南现代农业示范区管委会专职副主任卫峰告诉记者,水稻工厂化育秧技术是促进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举措。园区大力推广水稻工厂化育秧技术,截至目前,园区的7个育秧工厂,单季可为8万亩机插秧稻田提供育秧服务,预计今年的插秧工作将在6月底前完成,为实现粮食丰收打下坚实基础。(记者 康家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