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今年通过‘免申即享’收到了‘建筑承包资质二级升为一级’的奖励资金20万元,无需资料、无需申请,不仅缓解了资金周转的困难,也为我们腾出了更多时间和精力从事生产经营。”8月4日,安徽惠农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巍深有感触地说:“申报信息由平台自动获取和填写,我只需要点‘确认’,第二天奖励补助就到账了。”
惠农集团只是我市“免申即享”政策惠企的一个缩影。我市财政部门严把惠企资金审核关,护航惠企资金从申报到发放全流程合规安全,做到“应该发的一分不少,不该发的一厘不错”。这些都离不开扎实推进零基预算改革,财政会同相关部门全面清理整合财政支出政策,将民营经济、科技等70余项产业扶持专项资金统筹整合为农业、工业科技、文旅、服务业4大类,统筹用于支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政策跨部门统筹、资金跨部门整合、工作跨部门协同,从源头解决政策碎片化、项目分散化等问题,进一步集中财力办大事。
零基预算,即以零为基点编制预算,不受以往预算安排影响,一切从实际需要出发,结合财力状况,在综合平衡的基础上科学编制预算。2021年、2022年我市财政管理工作作为全省唯一地市连续两年获评省政府表彰激励。市财政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张成宏介绍,这种打破利益固化格局,构建该保必保、应省尽省、讲求绩效的资金安排机制,既对现有财政支出格局进行了深度调整,还进一步优化了财政资源配置,提高了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除了打破固化分散模式,增强预算统筹能力,我市在破解财政政策碎片化问题上,按照“谁出台、谁清理”的原则,对市级现行产业资金投入政策分类进行清理优化,其中,对已到期、目标已完成的政策全部清理退出;对未定期限的政策,逐项明确期限,执行已超3年的,原则上清理退出;对尚未到期的政策,结合政策、资金执行效果,分类提出取消、调整、保留意见建议,着力解决政策碎片化问题。目前调整完善政策24项,其中取消5项、调整4项、明确期限15项。
六安市国能光电照明有限公司是一家从事智能照明设备研发生产企业,公司总经理张树军告诉记者,今年初,企业在省股权托管交易中心科技创新专板精选层挂牌,获得政策性奖励10万元,申报只需要一部手机即可完成,节省了不少时间和精力。零基预算改革恰恰就破解了专项资金零星化问题,围绕经济社会发展重点工作,梳理、整合、重构部门主管的专项资金,推动跨部门资金统筹整合。对目标相近、内容类同的财政资金明确由一个行业主管部门牵头管理,着力解决过去分头管理、资金零星化问题。如将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高标准农田补助资金、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美丽乡村建设专项资金等整合为农业扶持资金,由农业农村部门牵头管理等。
用好“零基预算”,要大力优化财政支出结构,让“好钢用在刀刃上”。这考验的是管钱的水平、花钱的本事。市财政局预算科科长巫妍茹表示,在资金分配方向上,将市级产业扶持资金按照科学比例分为落实上级配套或考核、支持重点产业项目和重大事项、对县区激励资金3个使用方向。资金分配流程方面,制定重点产业项目财政贴息、财政奖补、股权投资具体操作规程,从行业部门申报、牵头部门审核、建议清单形成、兑现资金方案、资金拨付、绩效管理等全流程明确市直相关部门职责及完成期限,着力构建起“谁用钱、谁负责,花钱要有效、无效必问责”的资金使用机制。
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才能更好地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财力保障。我市科学编制政府年度重点保障事项清单,将市委、市政府重大决策部署作为预算安排的首要任务,将公共服务、产业扶持、重点建设等项目,纳入清单优先保障。同时,坚持“项目跟着政策走,资金跟着项目走”,严格把控项目“入库关”,对未设定绩效目标、绩效目标设定不科学或审核不通过的项目不予入库。
扎实开展绩效目标审核和事前绩效评估,从源头上防控财政资源配置的低效无效,提升行政决策的科学性。今年,市级选取135个重点项目及2个部门整体支出开展财政重点评估和专家评审,对功能相近、碎片化等项目予以调整优化,对经评估建议不予支持的项目不纳入预算安排,核减预算金额13.39亿元、核减率21.8%。2022年,我市对上一年22个项目、部门等重点对象开展绩效评价,对评价结果为“良”和“中”的13个对象,2023年压减预算申报金额4.45亿元;对上一年存在一般性支出增加、预算执行进度较慢等问题,压减175家被审计单位预算共计1.55亿元。(记者 康家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