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速递
守护乡村振兴“健康线”——六安市持续高质量巩固拓展医保脱贫攻坚成果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打印页面】【关闭窗口

  经过地方自主发掘、省级推荐、专家评审、部门复核等程序,近日,国家医疗保障局办公室、财政部办公厅、国家乡村振兴局综合司共同发文公布了15个巩固拓展医疗保障脱贫攻坚成果联系点的名单,六安市成功上榜,成为安徽省唯一入选国家级拓展医疗保障脱贫攻坚成果联系点的地市。

  自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开启乡村振兴新征程以来,革命老区六安市将巩固拓展医保脱贫攻坚成果摆上重要位置,积极稳妥做好过渡期政策接续衔接,切实筑牢因病致贫返贫防线,持续优化医疗保障公共服务,交出了巩固拓展医保脱贫攻坚成果的高质量“答卷”,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了坚实的健康保障。

  一组充满“含金量”的数据充分印证了这份“答卷”的“成色”:据统计,2022年至今,六安市共计资助52.84万名特困人员、低保对象和监测人口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保费1.58亿元;共支付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待遇52.03亿元,兑现大病保险待遇7.15亿元,低收入人口医疗救助资金5.59亿元。

  夯实托底保障,兜住“健康的网底”

  金寨县古碑镇余岭村张某某已年逾古稀,得益于精准扶贫方略,前几年他顺利摘掉了困难帮扶户“帽子”,日子也过得舒心起来。可没承想,今年4月他被查出患上鼻咽癌,瞬间忧心忡忡:“我已经是脱贫户,没有健康脱贫政策兜底,治疗费用如何承担?”

  得知他的担忧后,金寨县医保局工作人员耐心为他讲解过渡期医保衔接政策,告知其作为特困人员,可继续享受兜底帮扶,让他放下心头的“包袱”,安心住院治疗。一个多月的住院治疗期结束后,其医疗花费总计达4.7万多元,个人自付只有2300元。出院时,老人高兴地说:“政策有衔接,我们没有后顾之忧!”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为了更好地回应群众对健康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六安市先后出台《巩固拓展医疗保障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方案》等文件,着力推动由集中资源支持脱贫攻坚向统筹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三重制度常态化保障平稳过渡,确保过渡期政策有序衔接、待遇平稳过渡。

  “在坚持基本医保制度普惠性保障功能的同时,我们进一步增强了对困难群众兜底性保障,对原有倾斜政策该延续的延续、该优化的优化、该调整的调整。”据六安市医保局负责人介绍,优化后的分类资助参保政策和分类救助政策,将特困人员、低保对象、返贫致贫人口及监测人口均列入资助范围,同时,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分别对困难群体实施倾斜支付,进一步夯实医疗保障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中的兜底保障功能。

  “虽然脱贫‘摘帽’了,但是脱贫不脱政策,医保帮扶政策仍在延续。”金安区东桥镇任郢村的夏某某高兴地说。因为他被政府纳入监测人口实施帮扶,不仅参加城乡居民医保的费用比其他人少交一半,而且综合报销比例更高。“今年我得了恶性肿瘤,基本医保和大病保险之外,还享受了1万多元医疗救助,非常感谢党和政府。”

  通过医保政策有效衔接,六安市农村低收入人口和脱贫人口实现基本医保参保动态全覆盖,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三重保障制度的梯次减负作用也得到充分发挥,牢牢兜住了群众健康的“网底”,有效解除了群众看病就医“后顾之忧”。今年上半年,全市共兑现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待遇17.82亿元,支付大病保险待遇2.03亿元,支付低收入人口医疗救助资金2.12亿元。

  坚持关口前移,筑牢“致贫的防线”

  34岁的张某某是舒城县城关镇永安村居民,原本他的日子虽不富裕倒也安逸。可是随着年初被确诊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他的平静生活一下子被打破了。很快,六安市医保部门通过动态监测发现,张某某的医疗费用支出惊人,存在较大的因病致贫风险,遂第一时间将数据推送给民政、乡村振兴部门。不久,张某某被纳入低保保障范围。治病花掉的58万元,在享受三重制度综合保障后,他个人只掏了5万多元,自付比例仅有10%。

  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曾是脱贫攻坚的“硬骨头”,如今更是横亘在乡村振兴路上的“拦路虎”。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衔接过渡期,如何及时防范化解因病返贫致贫风险?六安市医保部门积极创新工作思路,坚持“关口前移”,一方面着力加强常态化监测预警,另一方面注重源头破解因病致贫返贫“因子”,坚决守住防止因病规模性返贫底线。

  六安市建立健全监测预警机制,加强医保数据分析运用,重点做好农村低收入人口和脱贫人口中高额医疗费用负担患者监测预警。对低收入人口、普通参保居民和稳定脱贫户,医保部门分别按照个人自付医疗费1.5万元、3万元设定监测标准,每月5日前将达到监测标准的人群信息推送给民政、乡村振兴部门,推动及时将符合条件的人员纳入低保等救助范围,切实做到“动态监测、即时预警、分类帮扶”。

  “多亏了医保部门动态监测和及时介入,让我很快享受到针对困难群体的倾斜政策,解决了我后续治疗费用问题!”和舒城县城关镇的张某某一样,霍邱县寿兴镇唐老庄村的孙某某前不久也被查出患上重疾,得益于医保部门的监测预警机制,这场疾病并没有让他的家庭雪上加霜。据统计,2022年以来,全市医保部门共向民政、乡村振兴部门推送达1.5万元监测标准10790人,达3万元监测标准36302人。

  在强化监测预警基础上,全市医保部门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瞄准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源头——“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创新城乡居民基本医保慢特病精细化管理,促进医防融合发展,积极推进县域医共体医保基金包干付费、基层医疗机构日间病床结算管理、精神病按床日付费等“一揽子”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并持续跟进国家和省集中采购,最大化释放医保政策红利,减轻群众看病就医费用负担。

  据了解,目前,DRG支付已在全市17家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全覆盖,纳入DRG付费范围的病种数量为234536个;1-8批国家集采药品通中选结果已在全市落地执行,共为参保患者减少医疗费用支出约3.6亿元。

  擦亮服务品牌,托起“稳稳的幸福”

  “您好,我是医保局的工作人员,经查询您近期的就诊记录,发现您符合‘免申即享’的条件,我们已为您办好了慢特病病种认定。”前不久,六安市参保居民张阿姨因患恶性肿瘤住院治疗了一段时间,在她办理出院结算后的当天,就接到医保部门工作人员的电话,告知其可以直接享受医保门诊慢特病待遇了。

  以惠民、便民、利民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变“人找政策”为“政策找人”,自今年7月起,六安市医保部门落实恶性肿瘤、器官移植术后、心脏瓣膜置换术后三个病种“免申即享”便民举措,打造慢性病申报、确认、备案、反馈全流程闭环工作机制,依托医保信息系统及时筛选提取参保患者出院诊断信息,对符合条件的参保群众直接予以认定门诊慢特病,让患者申办门诊慢特病病种认定实现“零跑腿”。

  巩固拓展医保脱贫攻坚成果,离不开便捷高效的经办服务。近年来,六安市在入选安徽省首家医保经办服务标准化试点单位基础上,以创建国家级医保服务标准化建设试点为契机,全力探索创新服务模式,全面优化再造经办流程,高标准推动医保服务标准化工作走深走实,以更加优质、高效、便捷的服务托起参保群众“稳稳的幸福”。

  对于医保部门的优质、贴心服务,家住裕安区固镇镇河沿村刘某某有着切身感受。他因脑膜瘤就诊于上海某医院,前前后后花掉20多万元。在经基本医保、大病保险报销后,自付仍有7万多元,这一下子把他的家底“掏空”了。“得知我的困难后,镇政府工作人员主动入户核查,并帮助我申请医疗救助。”刘某某说,前几天,2万元医疗救助到账了,对于他而言,这笔钱无异于“雪中送炭”。

  据了解,为了畅通医保服务“最后一公里”,六安市医保局还在安徽省率先建成“一站式”“一票制”结算系统,纵向与全省、全国医保实现互联互通,横向与民政、乡村振兴部门实现信息共享,让参保患者即时享受三重待遇,彻底告别“垫资”之忧,而且打通了社会救助通道,减轻了“跑腿”烦恼。此外,医保部门聚焦医保高频服务事项,全面推进“一窗办”“网上办”“掌上办”,进一步提升群众医保服务体验和获得感。目前,全市医保年办件量4万多件,好评率达100%。

  “此次入选国家级巩固拓展医保脱贫攻坚成果联系点,既是对六安医保工作的高度肯定,也对我们下一步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市医保局负责人表示,作为大别山革命老区乡村振兴的主战场,六安将在巩固应保尽保成果、夯实医疗救助制度托底功能、防范化解因病返贫致贫长效机制建设等方面继续探索创新,努力推动巩固拓展医保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取得新成果,并力争打造出具有代表性、可推广、可复制的经验。(记者 储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