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速递
党建“连心路” 畅通石斛乡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打印页面】【关闭窗口

  “以前的山路只有半米宽,坑坑洼洼又陡又弯,雨雪天只能靠腿走,一滑几步远,两脚全是泥。”回忆起过去的路况,霍山县太平畈乡何家坊村党支部书记伍三江满是感慨。

  而如今,村里的路让人眼前一亮,“路铺好了、桥拓宽了,出行方便了,下地干活都轻松了不少!”伍三江说道。

  太平畈乡位于霍山县西南边陲,地处大别山腹地、江淮分水岭,处于皖鄂两省,霍山、英山、岳西三县交界地带,面积86平方公里,辖8个村1.48万人。这片土地资源丰富、环境优美,拥有1460多种道地中药材,是历史上著名的中药材之乡,更是霍山石斛的源产地、核心区。

  “十里石斛长廊、万亩石斛基地。”目前,太平畈乡的霍山石斛基地规模达15000余亩,相关企业(合作社)700余家,从事石斛产业人数1万余人,年产值达20多亿元,是名副其实的“霍山石斛之乡”。

  然而,尽管该乡主要干道建设较为完善,但还有很多与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村组道路,有的因年限久远破损严重,有的路基虽已打好,却不符合“四好农村路”标准,只能搁置。每到雨雪天气,狭窄、崎岖又泥泞的道路让群众出行苦不堪言。

  面对现状,太平畈乡积极行动。为了精准确定修路方案,乡干部深入村组,逐户分析研判,了解群众基础和路基基础,灵活调整策略,决定适当降低对路面宽度的限制,最宽处铺设3.5米的路面。并最终确定在基础较好的高山铺村、何家坊村两村率先开展“党建+”连心路的试点修建。

  在修路过程中,该乡在群众申请建造方式上,采取多名村民联名申请、多名村民代表提议申报、村党支部审议决定、乡党建办和项目办审批实施的流程。

  在资金来源方面,由该乡党委、政府积极向交通部门争取资金26万元,提供路面硬化所需的砂石、水泥等建设材料,而惠及的农户积极参与投工投劳、出车出力,主动做好路基的铺设平整和承担施工费用。

  今年10月,该乡“党建+”连心路项目正式动工。该项目首批试点全长约3公里,涉及18个居民组82户193人,辐射周边农田、瓜蒌基地、蓝莓基地200余亩。

  站在该乡何家坊村苏氏祠村民组的路口,新修成的水泥路蜿蜒向山里延伸,道路两旁的田地里种的是翠绿喜人的石菖蒲。

  “现在家乡的路修好了,我们回家方便了,我还准备回来投资一家高山休养民宿,大城市的人就喜欢来咱山里呼吸新鲜空气,吃自家种的粮食蔬菜,他们说睡觉都特别香。”村民万光秀笑着说。听说家里的路终于修好了,他联系在深圳、上海等地打拼的村民代表给村委会送了一面写着“不忘初心为人民,只争朝夕办实事”字样的锦旗。

  乡村道路的改善促使当地群众扩大林下石斛、天麻、石菖蒲等中药材的种植面积。过去,因为交通不便,运输成本高,种植规模受到一定限制,现在农产品一出田地就可以顺畅地运输出去,农民们有了扩大种植的信心。便捷的交通也吸引更多的企业和投资者关注这片充满潜力的土地,进一步开发太平畈当地丰富的道地中药材资源。

  随着“党建+”连心路项目的推进,太平畈乡的面貌焕然一新。村组道路四通八达,大大提升了乡村颜值,也为群众创造了安全、便捷、舒适的通行环境,承载着乡村振兴的希望。

  乡村振兴,交通先行。太平畈乡坚持以民为本、积极作为,以基础设施的完善助力产业升级,以产业发展反哺基础设施建设,形成良性循环,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乡村基础设施的改善一方面是为了打通群众出行的‘最后一米’,另一方面也为乡村振兴铺平了道路。”太平畈乡党委书记张焱信心满满地说。

  “党建+”连心路不仅是连接各个村落的通道,更是连接党和人民的情感纽带。它铺平乡村“振兴路”,让乡村发展的活力在道路的延伸中不断释放。(陈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