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10月17日至18日来安徽考察时强调,发挥多重国家发展战略叠加优势,以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为牵引,带动省域内区域协调发展,在长江经济带发展、中部地区崛起战略中发挥更大作用。
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下,我市充分发挥长三角一体化、新时代大别山革命老区协同推进高质量发展、皖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中部地区崛起、长江经济带等多重政策叠加优势,聚焦与上海对口合作、合六同城化等重点方向,统筹区域合作,系统谋划,叠加释放政策红利,区域协调发展取得了积极成效。一是与上海对口合作深入开展。与松江区共建六松现代产业园,引进亿元以上项目8个、总投资92.2亿元;与金山区共建六金化工产业园,入驻企业9家、总投资78.7亿元。以六松现代产业园为试点,在全国率先探索建立跨省域园区利益共享机制。上海交大集团附属六安天河科技学院项目签约落地。联合上海打造安徽首个红色沉浸式演绎文旅综合体项目——“十万剧场”,与上海共同建设运营“南山南·梦享村”项目。与上海共建金寨油坊店面冲村、叶集平岗和平村等2个乡村振兴示范点,连续两年举办上海“五五购物节·六安周”等产销对接活动。二是合六同城化步伐加快。G312合六路快速化改造六安段、合霍阜高速建成通车。龙河口引水工程建成通水。全市已集聚167家新能源汽车零部件规上企业,其中为合肥整车企业提供配套零部件企业有50家。安徽警官职业学院新校区、合肥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西区落户六安。金安区与合肥市瑶海区、庐江县共同申报省级经济开发区。会同合肥市共同谋划打造合肥国际港务区。三是长三角一体化加快融入。成功加入长三角大飞机先进制造业集群。前三季度,新引进沪苏浙亿元以上项目109个、总投资309.78亿元;销往长三角地区农产品销售额388.21亿元,同比增长7.62%。出台长三角地区职工赴六安疗休养优惠政策,接待长三角游客近4000万人次。
下一步,我们将充分发挥多重国家发展战略叠加优势,切实把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转化为推进区域开放合作的强大动力,保持真抓实干作风,拿出“人生能有几回搏”的劲头,进一步解放思想、大胆创新、先行先试,奋力打造大别山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一是深化与上海对口合作。紧紧围绕传承弘扬红色文化、推进乡村振兴、完善基本公共服务、共建产业合作平台等重点领域,高质量实施对口合作项目,推动形成更多品牌性活动、标志性成果、示范性工程,努力打造全国革命老区重点城市对口合作典范。举办“上海名企走进六安”、上海“五五购物节·六安周”“上海·六安文旅嘉年华”等系列品牌性活动,推动建设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六安分院、上海交大集团附属六安天河科技学院等一批标志性成果,谋划建设沪六新城、乡村振兴示范点、干部职工疗休养基地等若干示范性工程。二是加速合六同城化。印发推进合肥六安同城化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加快合武高铁六安段、G312合六路快速化改造、S48合六南部高速、合肥国际港务区核心区(杭埠)等重点项目建设。推动金安区与合肥市瑶海区、庐江县共同申报省级经济开发区,打造市际合作示范园区。加强与合肥市在国土空间、基础设施、产业科创、生态保护、公共服务等方面协同,共筑相向发展、融合发展“一座城”。三是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持续开展对标学习沪苏浙改革,深化与沪苏浙产业协作,积极打造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基地、长三角旅游目的地、长三角康养基地、长三角优质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四是协同推进大别山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主动融入中部地区崛起战略,深化与河南信阳、湖北黄冈一体化协同发展,共同编制三市一体化协同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建设大别山红绿交融示范区。加快推进叶集——固始“一河两岸”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产业合作区建设,合力打造中部地区智能家居生产基地、皖西化工新材料生产基地。(市发改委党组书记 主任 朱晓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