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护车已派出,患者现在是什么情况?”
“早起时头晕,现在感觉更厉害了。”
“请保持冷静,不要移动患者,我们一会就到。”
……
2月5日,农历正月初八,早交班刚过,皖西卫生职业学院附属医院(市二院)院前急救中心急救点接到“命令单”,站点急救医生胡厚康、护士黄虎、驾驶员罗峰箭步冲上救护车呼啸而出。
一路飞驰,不到15分钟,胡厚康和同事已赶到现场,拎着急救设备、担架冲上楼,测量血压、血糖,询问病史、做心电监护、快速转运,直到与急诊医护完成交接,一系列流程熟练而精准。今年是胡厚康入职的第3年,作为一名年轻的院前急救医生,这样争分夺秒的场景,对他来说已经司空见惯,即便是过年也不例外。
“这段时间比较忙,我们24名院前急救人员分4组值班,一个班次24小时,基本上都跟着救护车在外面跑,没有一个人提过困难,都是主动担当。”今年除夕正赶上胡厚康当班,他和同事一整天出车18次,中间很少有休息的时间。大年夜,家家户户的饭桌上都是鸡鸭鱼肉,医院也给当班人员和留院病人提供了餐券,食堂准备了锅子炒菜,可是对大部分值班的医护来说,可以准点吃饭就是“福利”了。
春节的班不好值,这是院前急救人员的共识。“来的都是需要紧急处理的,像饮酒过量的、车祸外伤的、有心脑血管病史的,还有一氧化碳中毒的,如果不是突发情况,谁过年还往医院跑。”另一班组的孙锐接上话茬。对他们来说,院前急救既是脑力活也是体力活,碰到没有电梯的老式楼房,抬人、搬担架下楼梯是常有的事。交谈中,孙锐告诉记者,最夸张的一次,他们遇上了一名220斤的患者,家住7楼,还没有电梯,大家硬是咬着牙把他抬了下来。
为保证春节期间出诊时效,科室制定了应急响应机制,值班人员做好随时出动的准备,救护车整装待发,并强化急救药品设备的日查交接制度,确保各类生命支持设备完好无误。
胡厚康和同事们的工作场景只是我市院前急救人员的工作缩影。今年春节期间,我市主城区(含叶集区)23个急救站点全天候坚守岗位,在阖家团圆的日子里,急救人员的身影穿梭在城市的大街小巷,成为最温暖的风景线。据市医疗紧急救援中心数据统计,除夕至正月初七(1月28日至2月4日),共接听电话4373次,调度派车1519次,抢救患者1586人次。
“听说我们最近救回来的患者大多恢复得不错。春天来了,好消息一定会越来越多!”检查着救护车上的急救药箱、除颤监护仪、氧气系统等设备,胡厚康和同事们开始迎接新一轮挑战。阳光透过云层的缝隙,落在他们身上,让人感到莫名的安心。(记者 李珊珊 齐盈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