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安新闻网讯 六安市第四次党代会报告出炉,普通老百姓同样非常关心,有关党代会的话题一时成为市民议论的焦点。特别是报告中提到的民生政策、民生问题,一系列关系着老百姓切身利益的民生规划让大家喜笑颜开。
许德全(退休老党员):
许德全是水利局一位退休老党员,也是一个新闻迷,每天都会去博亚广场的阅报亭关注六安最新发展动态,虽然没有在岗位上工作了,但他一直关注着市委的工作重点。这次召开的党代会,他更是备加关注。
“党代会描绘了我市今后的发展蓝图,事关我们每个人的切身利益。这届党代会承诺未来五年,六安人民将过上幸福生活。这让咱老百姓听着觉得特别踏实。现在的交通越来越便利,家门口就有公共自行车,坐公交车还能凭老人证免票,买菜、买个生活用品,家门口的菜市场、超市琳琅满目,价钱还不贵,家庭邻里都很和谐。”
在孙子的帮助下,许德全已经学会了上网,如今的他已经可以熟练地在网上阅读新闻。尽管如此,他还是坚持每天早上晨练和读报的习惯,他希望能够把全民健身这个理念深入人心,在小区和公园增设更多的健身器材,多宣传全民健身的理念。用他的话说:“都说看病难,看病贵,有了健康的身体何须去医院?身体健康也是幸福的保障。”
莫少金(乡村教师):
莫少金是翁墩成功希望小学的一名乡村教师,所教的学生当中有很大一部分是父母外出打工,由爷爷奶奶抚养的留守儿童。
莫少金告诉记者:“虽然政府和公益组织对于留守儿童给予了很多关怀,但是这远远不够。他们由于与父母长期分离,缺乏亲情关爱和有效监护,在学习和生活习惯上问题突出,甚至有少量的心理健康问题甚至极端行为。这些问题严重影响儿童健康成长,影响社会和谐稳定。希望未来政府能够进一步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为广大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创造更好的环境,这是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另外,城区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也凸显出一些新问题。比如:居住小区的教育配套设施跟不上,城与乡之间的教育资源不均衡化,导致父母都将孩子往城区学校挤。莫少金期待城乡教育资源能够进一步均衡化。
李辉(社区党总支书记):
“城市建设越来越美丽,市民素质变得更文明。”谈及对未来五年六安经济社会发展的期盼,金安区东市街道七里站社区党总支书记李辉如是说。
李辉说,当前我市正在开展文明城市创建,而创建工作很多任务都需要社区参与,在与辖区居民沟通的过程中,绝大多数居民都说文明创建是一件大好事,毕竟城市建设的很美,管理相比以前也规范许多,人们生活在这样的城市里更加舒适,因此居民大部分都很支持文明创建,但是也有极少数居民的素质有待提高,改不掉在房前屋后绿化带里种菜的陋习,在小区里饲养宠物狗,占用健身器材甚至绿化晾晒,骑电瓶车行驶在快车道上,过马路不走斑马线不看红绿灯等等。
“文明城市创建需要市民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这一点社区也在开展各种活动加强引导,比如文明创建知识有奖问答、设置文明创建温馨提示等。”李辉认为,有关部门还应该理顺机制,比如在文明创建中,社区对于居民不文明行为只能劝导,没有执法权,还有些辖区单位对于社区要求开展文明创建活动积极性不高,而社区又没有抓手等,这些都需要系统的顶层设计来解决。
李辉说,社区工作的重点如今是居民的满意度,这就要求社区不断提升为民服务能力和水平,共创文明和谐社区,真正实现“让老区人民过上幸福美好生活”的目标。
黄娟(市民):
“这些年城市越来越漂亮,住着赏心悦目,未来我希望政府和社会提供的公共服务更加精准、贴心,让我们生活更便捷、舒适。”市民黄娟老家在农村,十年前大学毕业后来六安定居,相对于城市建设的“面子”,未来她更注重生活品质的“里子”。
黄娟说,经过十年的打拼,她和老公有房有车,孩子刚上小学,一切都还算顺利的,不过因为孩子上小学,她对城区义务教育有了一些了解,尽管近几年上学难的情况有所缓解,但是教育资源分布不均,公办学校无法提供午餐等问题仍然困扰着她:“我和老公都要上班,孩子上小学早中晚都要接送,压力很大,要是学校能像其他城市那样提供午餐、无休服务就好了。”黄娟说,其实学校门口有很多私人搞的小饭桌,但是价格高,也远没有学校提供服务更让人放心。
教育只是黄娟期待公共服务更贴心的一个方面,她认为过去十年六安城市建设日新月异,但是公共交通便捷度有待提高,市区堵车问题开始凸显,学校门口家长接送孩子拥堵现状有待缓解,居民办事便利程度还需更加提高,政府各职能部门提供的公共服务需要变得更加精准,贴心,这样城市才能算得上真正的宜居。
(记者 崔世进 王倩倩 来源大别山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