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安新闻网讯 连日来,记者连续走访了城区多个公墓、陵园,感慨于龙山陵园“双禁”之后的干净与清静,遗憾于其他陵园的烟雾缭绕。一边是文明城市的需要,而另一边却是千百年来风俗的延续,取舍之间,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
在市民政局相关部门负责人看来,一刀切的做法显然不可取,也不现实,不过,从龙山陵园试点情况来看,确实出乎意料。“不过,从过去开展‘限放’的经验来看,让多数六安人都能接受新风气,并非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市民政局社会事务科负责人谷良成说。

进展
借鉴经验 或将推广
3月28日上午,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来到龙山陵园,眼前的景象让他们颇为惊讶。正如记者前期走访中看到的那样,陵园的干净整洁,同样出乎主管部门的意料。谷良成告诉记者,之前,结合创建文明城市、倡导文明祭祀,也倡导市民用鲜花祭扫、植树祭扫、网络祭扫等文明的现代祭扫方式,来取代传统烟熏火燎的祭扫。
不过,金安区民政局、南山新区管委会等提出的龙山陵园“双禁”,是否能达到预期效果,其实并没有多大底气。“从整个效果来看,确实非常好,群众反响也很正面。”谷良成表示:“这也让我们有了信心,下一步会针对城区几个经营性公墓,推广龙山陵园的做法。”谷良成表示,也会安排其他陵园学习、借鉴龙山陵园的方式、方法。
收获
本地叫好 外界点赞
今年,龙山陵园首开先河的“双禁”举措,不仅在本地引起不小的轰动效应,也让周边及其他城市的同行们,感受到了一股清新之气。谷良成告诉记者,全国殡葬行业有个交流群,大家会在其中交流比较好的做法及心得。而他将龙山陵园今年“双禁”的做法放到群里之后,也让外地同行们纷纷点赞,认为六安的这一做法,效果确实不错。同时,也普及了现代祭扫方式,对于倡导文明、绿色、低碳、安全的祭奠习俗,也是比较典型的范例之一。
“国家民政部负责殡葬的一位领导,是六安人,看到之后也很高兴,认为六安今年的变化,相较于以往,进了很大的一步。”谷良成笑着说。
探讨
习俗变迁 循序渐进
在走访中,无论是陵园负责人、还是民政主管单位均表示,对于清明或其他祭祀先人的日子里,焚烧纸钱、燃放烟花爆竹的习俗,彻底改变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这一点从其他陵园,这些日子以来,烟雾缭绕、爆竹声声即可以看出。“还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谷良成说。
不过,通过这几年六安开展烟花爆竹“限放”所取得的成效来看,逐步改变市民们的传统观念,还是很有希望的。谷良成认为,在烟花爆竹“限放”之前,同样根深蒂固的“传统习俗”思维,不过,在政府推动、基层努力下,半夜放炮这一陋习得以彻底的根治。“刚开始,还反复宣传、处罚,今年基本上都不怎么需要了。”谷良成说:“大家从意识上提高了,基本都是自觉自愿地不再随意燃放烟花爆竹了。”
由此来看,在不久的将来,通过广泛宣传,积极引导,在清明或其他祭祀的日子里,以鲜花、植树、网络等现代祭扫方式,取代烧纸钱、燃放烟花爆竹,也并非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谷良成说,需要给市民们的意识,一个提升、转变的过程。
追问
陵园之外 谁来监管
在走访中,记者注意到,移风易俗这样的事情,的确并非朝夕之间,就能完成转变的。
即便在龙山陵园内,不少前来祭扫先人的市民,在内心深处,其实还是很难抉择,“不烧点纸,总感觉少了点什么”、“陵园不让烧就算了,反正回去在家门口还是要烧一点的”、“光是鲜花,还是没有尽到心意的感觉”……在闲谈中,不少过来祭扫先人的市民,袒露了真实的想法。“也可以理解。”龙山陵园负责人陈超坦言,陵园的做法确实得到了不少市民的理解和支持,但回去时,是否选择别的地方烧纸、甚至放鞭炮就很难说了。
今年,淠河管理局照例发布通知,在清明前后,即3月28日至4月15日,要求下属执法管理人员和物业保安,加强巡查、宣传,及时劝止清明前后在新、老淠河两岸绿化景观带、人行道、河道岸坡等公共场所焚烧冥纸、燃放鞭炮行为,维护新老淠河两岸水清岸绿的美好景色。“往年,我们每到这个时间点,都会安排队员,沿河岸景观带进行巡查,一旦发现有人烧纸,及时劝阻,扑灭。”市淠河管理局淠河总干渠管理科负责人邬宗传表示,类似的情况时有发生,“景观带是供人休闲、散步的,烟尘影响环境,也有安全隐患,好在执法人员的劝阻,多数人还是愿意配合的。”
不过,在小区外、马路边,类似的现象并不鲜见,该如何监管,又面临着不小的难题。在多数人看来,习俗的改变,还是一个意识上的问题,光靠着死看硬守,并不是长久之策。(胡艳艳 记者 刘进 崔世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