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速递
“串并联”水库让生活更美好 ——“采风淠史杭”采访见闻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打印页面】【关闭窗口

  六安新闻网讯  5月25日,“采风淠史杭”大型采访采风活动采访团一行,来到淠史杭灌区境内的白莲崖水库和佛子岭水库,进行采风采访。群山环抱的两大水库大坝,宛如蛟龙横亘在上下游间,发挥着它巨大的作用。

  白莲崖水库位于霍山县境内东淠河佛子岭水库上游西支漫水河上,距下游的佛子岭水库26km,距霍山县城约30km,流域面积745平方公里。白莲崖水库是一座以防洪为主,兼顾灌溉、供水和发电等综合利用的大型工程,水库现代化设施齐全,很大程度上代表着水坝建筑的先进水平。水库大坝高百余米,为安徽省第一高坝。水库总库容4.60亿立方米,工程于2006开工,2009年下闸蓄水,坝高104.6米,是安徽省第一座百米高坝,也是省内第一座碾压混凝土双曲拱坝,与佛子岭水库、磨子潭水库形成串并联水库,三大水库进行联调。

  白莲崖水库的主要防洪任务是提高下游佛子岭水库的防洪标准,使佛子岭水库的校核洪水标准达到5000年一遇,从根本上解决佛子岭水库防洪标准不足的问题;水库年有效供水量2.7亿立方米;电站多年平均发电量10552万千瓦时。

  “我见证了白莲崖水库的建设和使用,对水库的感情犹如自己的孩子一样。虽然这里的环境非常艰苦,但我依然为我的工作感到自豪。”采访中,白莲崖水库管理所所长郭键告诉记者,水库的上游是淠河的主源头,从漫水河流淌而下,经过白莲崖水库大坝,为下游的佛子岭水库提供安全保障。是提高佛子岭水库防洪能力不可替代的工程措施,是保证淠史杭灌区正常灌溉和城市供水的重要措施一,是国务院治淮19项重点工程之一。

  佛子岭水库位于淮河支流淠河上游东源霍山县境内,距霍山县城17公里,是一个以防洪为主,结合灌溉、发电、航运等多目标开发、综合利用的枢纽工程,国家4A级旅游景区。水库出水流至两河口与响洪甸水库泄水会合,经横排头、六安至正阳关汇入淮河,库区流域面积1840平方公里,总库容4.91亿立方米。是建国后为根治淮河水患而修建的第一项重点骨干工程,也是我国第一座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大型连拱坝水库,大大提高了淠河中下游的防洪标准,使淠河流域的灌溉事业得到迅速发展。是中国淮河流域的大型山谷水库,是淠史杭灌区主要水源之一,其灌区称淠河灌区。总控制面积6000 平方千米,主要有三座大型水库(佛子岭、磨子潭、响洪甸)提供灌溉用水。其中佛子岭水库承担的灌溉面积超过220万亩(14.6万公顷)。下游受益范围包括霍山县、六安市、寿县、肥西县、长丰县、合肥市等。建库迄今,累计灌溉良田300多万亩(20多万公顷),耕地15967亩(1064.5公顷)。年均提供灌溉用水11亿立方米。为淠河灌区农田的稳产高产发挥了巨大作用。特别是干旱之年,更显示出水库抗旱保丰收的巨大潜力。

  1978年出现了百年不遇的特大干旱,本地区总降水量比常年减少六成以上,7月只有常年同月降水的十分之一,致使山涧河溪断流,千年古泉枯竭,人畜饮水困难,受灾田地近11万亩(7.33万公顷)。是年,佛子岭水库属特枯水年,全年来水量只有4.24亿立方米,在库水位极低的情况下,仍为下游提供抗旱灌溉用水2.21亿立方米(含1976年、1979年),下游4万多亩(0.26万公顷)农田得到灌溉,喜获丰收。

  佛子岭水库工程是建国初期中国自行设计具有当时国际先进水平的大型连拱坝水库,佛子岭水电站是淮河流域第一座水电站。这项工程也是当年为响应当时毛泽东“一定要把淮河”以防洪为主,结合灌溉、发电、航运,系治淮委员会佛子岭水库工程指挥部设计。1952年1月动工,1954年11月建成,历时2年又10个月。佛子岭水库作为淮河治理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拦蓄了淠河大量的洪水,不仅大大提高了淠河中下游的防洪标准,而且还起到了辅助淮河干流蓄洪的作用。随着淠河上游大中型水库工程的建成,淠河流域的灌溉事业也得到迅速发展,建成了小淠河灌区、淠河灌区、淠源渠灌区等一批灌溉工程。

  “水库建设期间,云集国内最优秀的水利人才。从这项工程中,走出4位工程院院士和科学院院士。串并连水库的设计,对防洪调度和效益的发挥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佛子岭水库办公室工作人员王恒超这样说到。(记者 王元军)

六安新闻网主办|六安新闻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