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字报道
扶贫一线:裕安茶农蔡运峰讲述这五年发展变化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打印页面】【关闭窗口
   本网讯  “就在上个月我接到一个大订单,山东的一位客户近期急需200公斤的秋茶产品,现在虽然比过去忙些,但心情不一样,关键是茶叶价格上来了,人忙也快乐。”8月27日,记者来到裕安区独山镇独山村蔡大庄组,30多岁的茶农蔡运峰一边组织人手忙着采摘山坡上的秋茶,一边向记者讲述近期茶叶订单销售情况。当日,尽管已是初秋时节,记者看到,青山绿水环抱中的茶园青翠欲滴,只见云雾缭绕的茶山上,星星点点的茶农们正在忙碌着。

  在独山,茶农们过去一年只采一季春茶,秋茶从来无人问津。现在茶叶价格一年一个样,茶农们看到了脱贫致富的新希望。“过去是一季茶,现在是两季茶,采摘秋茶也只有这两年才开始盛行,六安茶谷让我们这些茶农真正搭上了致富的‘动车’。”说起现在茶产业发展时,祖祖辈辈从事采茶、制茶、售茶生意的茶农蔡运峰感慨万千。

  自2014年8月六安茶谷启动建设以来,为茶谷沿线生态增绿、旅游添景、农民增收发挥了重要作用。蔡运峰所在的独山镇独山村是六安茶谷规划建设的重要乡村之一。近年来,随着六安茶谷建设的加快,特别是六安瓜片等品牌茶的宣传与影响扩大,不仅茶叶价格上去了,而且一年四季都有游客来茶乡旅游观光。六安茶谷建设实施以来,偏僻的山村变成了“画里人家”,贫瘠的荒山变成了金山银山,往来游客络绎不绝,贫困山区农民的收入开始大幅提升。

  蔡运峰说,5年前,每当一到春季,他准会带着家人上山采茶,回来后就跟着父辈们一起制茶,工作非常辛苦,但仍然改变不了一家人的贫困面貌。经过分析,蔡运峰得出的主要原因就是茶叶价钱卖不上去,“穷根”仍然拔不掉。茶谷建设的春风吹进山村后,一些先进的理念引进到山区,茶农的观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这里山高林密,远离城区,一度生活困难。近年来,随着茶谷建设,生态旅游快速崛起,茶叶好卖了,价格上去了,给我们生活带来许多变化。”

  2015年春季,蔡运峰对自家茶厂进行了升级改造,率先在全村建立第一个六安瓜片茶叶加工厂。建立新茶厂以后,蔡运峰一直坚持“团结奋进,富民兴茶”的服务理念,在生产经营与销售上,做到重质量、讲信誉,深受客商们的青睐,很多外地客商纷纷与他合作。2016年他收购的六安瓜片明前鲜叶价,从过去每斤几十元一下子上涨到100多元。随着市场的不断开拓,茶产业经济效益越来越明显,他生产出来的茶叶还远销到合肥、南京等周边城市。

  茶谷建设力度大,茶叶销售不用愁。随着发展规划的扩大,蔡运峰还成立了六安小叶瓜片茶叶合作社。他发动农户集中化、规模化经营茶园,共同提升茶品质、开拓茶叶市场。主要以合作社为龙头,茶厂为龙身,茶农参股的模式,完成了茶农、加工厂与市场的有效对接。“这5年变化太大了,就如今年这个茶季,我毛收入已超过1000万元,5年前茶叶销售总额也仅在200万元左右。下一步我将延伸产业链条,在茶厂附近打造一处农家乐。”面对未来发展,蔡运峰信心坚定地说,随着茶业的发展,他的产业链不仅延长了,而且销售渠道也走出了多样化的路子,除了传统门店和直销外,他还开起了淘宝网店。(记者 程传军)

六安新闻网主办|六安新闻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