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安新闻网讯 初秋的金寨大山深处,一派欣欣向荣的丰收景象。9月中旬,记者一行来到了金寨县桃岭乡桐岗村。了解那里的农户,如何通过电商,将自家农产品“搭车”驶出深山,实现脱贫的华丽转身。
在桐岗村扶贫驿站合伙人刘涛的带领下,记者来到了桐岗村金湾组贫困户张传定的家中。秋日的农家,房前屋后,花果飘香,鸡鸭成群。见到刘涛过来,张传定和妻子方慧热情地过来打招呼。从交谈中得知,张传定现年50多岁,因为年纪较大,身体不好无法外出打工挣钱。他的妻子前几年因车祸腿部受伤,也花去了不少医疗费。不仅如此,家里还有两个正在上学的孩子,家庭经济捉襟见肘。而短短的一年多时间里,通过政府的政策帮扶以及扶贫驿站的实际帮助,他们一家的经济状况发生了很大的改观。
“主要卖出去的是土鸡蛋、鸡鸭鹅还有黑毛猪肉。目前家里土鸡大概1200只、鸭子150只,黑毛猪6条。除了这些,还有400窖茯苓。”张传定告诉记者,通过政府的帮扶,大概一年能够增收2-3万元。说起这些,夫妻俩非常激动,张传定指着家门口的小池塘说:“政府为了帮我们发展养殖,出资三万五修了这个塘。”明年,张传定打算在池塘里再放些鱼苗,因为“池塘里有鸭粪,肥料足。”
屋后有竹林,房前有池塘,农户生产出来的鸡鸭鹅等农产品具有天然无污染的优势。然而,如何让这些大山深处的特色农产品卖上好价钱,一度是令农户们非常困惑的问题。而自从有了扶贫驿站,这些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我们先了解村里贫困户的货源情况,而后通过电商平台接订单或者直接让商家和农户对接。”刘涛告诉记者,他们作为“中间人”,不仅为农户寻找销售渠道,平时还兼顾农户技能培训、金融保险、就业社保、居家养老等多项功能。如今,像刘涛这样的扶贫驿站合伙人,金寨共有228人,基本覆盖了全县范围。
不过,虽然货源充足,但是如何整合资源也是一件比较难办的事情。于是,记者随后来到了位于金寨高速出口附近的“互联网+”大厦,看看电商平台如何打通“农产品销售的最后一公里。”
现年23岁的潘婕是金寨上街去“印象金寨”农博馆的负责人。她告诉记者,她所在的农博馆是通过打造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帮助农户增收。通过线上销售接到订单,再通过线下就业扶贫驿站获得充足的货源。“举个例子来说吧,比如说这几天我们接到了一个今年中秋节的订单,需要28000枚土鸡蛋,那么接到这个订单之后,我们就和部分合伙人联系,很快就找到了合适的货源。”
虽然模式比较新颖,也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不过真正将这种扶贫发展下去还需要很长的摸索过程。“比如,如何和农户建立密切合作关系,让他们真正了解这种扶贫模式并获得足够的信任都是接下来需要做的事情。”谈及今后的发展,刘涛和潘婕这些奋战在扶贫一线的年轻人既充满了信心,也表示将直面扶贫过程中各种有亟待解决的问题和困惑。(记者 张瑞 汪娟 来源大别山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