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安新闻网讯 5月12日,在金安区翁墩乡翁墩村,贫困户何世付在明全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门前,悄然摆了个西瓜摊,这些西瓜产自其女儿何娟的“锦鑫家庭农场”。15日中午,记者采访时,何娟说:“12日到15日,三天时间,就销售2000斤西瓜,收入约6000元。”何世付今年种了50亩西瓜,预计每亩产量在4000-5000斤,初步测算,家庭仅此一项人均收入在1万元以上。说到收入,何娟的喜悦溢于言表。一直给何家提供技术支持的明全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总社长秦明全说:“这是产业扶贫结出丰硕成果。”
何世付原是乡村农机手,发家致富心切,10多年前,因投资创业失败而致贫。2014年,村里将何世付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进行重点帮扶。“一直以来,我们合作社坚持以发展可持续产业为根本,以带动一方百姓致富为己任。始终把贫困户当亲人,只有所有贫困户都脱贫致富了,才叫真正的富裕。”秦明全介绍。
翁墩乡是金安区农业大乡,自去年脱贫攻坚以来,该乡积极探索产业脱贫新路径,找准产业脱贫的契合点和突破口,大力发展特色种养殖,截至2016年底,该乡注册登记的种养殖业合作社、公司、上规模的专业户和家庭农场达20多个。乡党委书记杨正远介绍:“全乡7万多亩土地90%都流转出去了,在产业基地、龙头企业的带动下,贫困户脱贫致富有了‘生财之道’。”
杨正远说,翁墩乡在开展精准扶贫工作中,充分发挥公司、合作社、专业户和家庭农场在产业扶贫中的带动作用,采取“合作社(公司、专业户、家庭农场)+贫困户”的方式,建立稳定利益联结机制,有效解决了农村贫困家庭自我发展能力不足的问题。
去年5月,新皋城生态种养殖(植)有限责任公司在翁墩乡四清桥村流转土地,发展现代农业,一年时间,给当地农户带来极大利益,流转出土地的农户不但从公司拿到每亩600元的土地年租金,在公司打工每天还能领取80-120元的工资性收入。
今年53岁的薛玉章是村里众所周知的“穷人”,20多年前,因为贫困,妻子离家出走,他带着女儿生活。“3亩多田地,种粮食,加上打打零工,一年辛辛苦苦,除去成本,剩不了几个钱。”薛玉章说。而现在他把3亩多田地流转给公司,租金收入接近2000元,公司雇用他长年打工,每月工资3000元。薛玉章笑着说:“自从新皋城到了这里,我进入企业后,不仅温饱不愁,一年还可挣三、四万块钱,今年我就能彻底脱贫了。”
企业负责人时佩琴告诉记者,企业是去年5月15日,来到翁墩乡,流转近400亩土地,发展种植、养殖业,刚好满一年。“一方面可满足本酒店需要,另一方面还能供应其他餐饮企业。”时佩琴说,而对于当地贫困户而言,也有了挣钱的地方。
目前,翁墩乡通过推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大户带动扶贫模式,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实现贫困户稳定增收。2017年,翁墩乡脱贫攻坚计划实现全乡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幅度高于全区平均水平,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接近全区平均水平;贫困人口减少1139人,返贫人口得到有效控制;村级集体经济和特色产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明显改善,全乡3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全部出列。(记者 谢彬 刘进 来源大别山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