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牢记嘱托 崭新答卷
水利扶贫按下“快进键”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打印页面】【关闭窗口

  本网讯  一条条河道绿水如黛,灌溉万顷良田;一座座病险水库碧波荡漾,重新发挥出应有效益;一个个小农水工程,使新农村建设焕发新彩……近年来,我市创新完善工作机制,强化保障措施,做到水利扶贫政策、资金、项目安排向贫困县、贫困村倾斜,解决贫困地区、贫困群众的“水”问题,加强了贫困地区防洪薄弱环节治理、小型水利工程改造提升、农村人口安全饮水工程建设,夯实了贫困地区水利基础,为我市贫困群众脱贫致富、贫困村出列提供了坚实水利支撑和水利保障。

  明确任务,制定一个规划。我市组织编制《六安市水利扶贫规划》,明确用3年时间扭转贫困地区水利发展滞后局面的任务,使贫困地区水利基础设施水平基本达到全省平均水平,农村饮水安全得到巩固提升,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明显提高,防洪抗旱减灾能力显著增强,水生态环境状况持续改善,不合理的水土资源开发利用方式得到扭转,水利发展与运行的良性机制初步建立,水利人才队伍管理能力明显增强。即从2016年起到2018年底,用3年时间完成442个贫困村库塘、堰坝、小水闸、小泵站等小型工程建设任务;着力解决贫困地区农村安全饮水问题,建设各类集中供水工程555处,覆盖442个贫困村,解决46.72万贫困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同时,分年度制定具体实施计划,建立扶贫台账管理制度,精准施策、精准发力、精准推进。

  聚焦短板,三年变两年。2016年汛期,我市发生严重洪涝灾害,暴露出主要支流、中小河流和山洪沟防洪标准低等薄弱环节。这些薄弱环节直接导致所在区域洪涝灾害频发,直接影响经济社会发展,是所在区域贫困人口比较集中的重要原因,更是脱贫后极易引起大面积返贫的最大潜在隐患。为补齐我市防洪薄弱环节这块短板,加快绿色发展步伐,有力支持、巩固全市脱贫攻坚成果,市委、市政府决定集中两年时间加快我市主要支流、中小河流和山洪沟等防洪薄弱环节建设,尽早完善我市防洪减灾体系。在《六安市加快灾后水利水毁修复与薄弱环节建设性治理三年行动方案(2017-2019)》的基础上,编制了《六安市防洪薄弱环节建设两年行动方案(2017-2018)》,即提前一年、到2018年底完成1条主要支流、28条中小河流、426座小水库和18条山洪沟等防洪薄弱环节建设任务,项目总计473个,工程估算总投资39.59亿元,其中中央投资11.6亿元,省级投资6.91亿元。

  重心下沉,打通“最后一公里”。全市上下高度重视,强力推动,认真组织实施小型水利工程改造提升、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两项民生水利工程,并重点向贫困县、贫困村、贫困户倾斜。2017年计划解决32.51万农村人口的饮水不安全问题,项目建设涉及141个贫困村、贫困人口9.42万人。其余贫困地区、贫困人口的安全饮水问题2018年全面解决。八小水利工程在2016年完成25个贫困村的基础上,2017年底前完成228个贫困村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任务:计划更新改造小型泵站9711千瓦、加固新建小型水闸284座、改造灌溉面积1~5万亩的灌区5处、扩挖塘容0.5万立方米以上塘坝4725口、整治河沟796条、改造灌区末级渠系22万亩。由于2018年是实施八小水利工程提升改造最后一年,我市已组织编制《农田水利专项规划(2018~2022)》,将分流域、区域整片解决农村水利“最后一公里”问题。

  统筹联动,全面开花。统筹推进金安、裕安、霍邱、金寨、叶集5个县区沿淮行蓄洪区等其他洼地治理工程,加快城东湖、城西湖蓄洪区建设,大力推进淮河行蓄洪区脱贫攻坚工作,加快贫困地区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中型泵站改造工程建设,完成舒城、叶集、霍邱、裕安4个县区6座中型险闸加固建设项目。加快舒城、金寨16座小水电工程建设。在霍邱、金寨2个贫困县开展抗旱应急水源工程建设;完成国家级贫困县中列入国家重点建设规划的裕安、舒城、金寨3个县区和省级贫困县金安区的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建设任务,力争到2020年,初步建立贫困地区水土流失综合防治体系和水生态环境保护体系。

  大胆创新,亮点纷呈。全市上下不等不靠,大胆创新,加强与金融机构对接,破解资金筹措难题。2016年以来霍山县财政安排1.5亿元专项资金用于灾后水利水毁工程修复;裕安区通过PPP方式,落实了西淠河治理工程投资;金安区通过市农发行贷款,积极筹措张母桥河、张家店河治理资金;舒城县、霍山县通过县城投公司融资,解决了东淠河、丰乐河治理资金;金寨县由县财政通盘考虑落实了史河、麻河等工程建设资金。又如金寨县今年实施了“千塘百堰万米河沟”民生水利工程,助推脱贫攻坚;该县先期下达7100万元资金,实施塘坝清淤扩挖1001口、衬砌长度50公里,新建或加固小型拦水堰120座,农村河沟清淤整治108条、衬砌长度14.8公里;其中下达到贫困村的资金占71%,覆盖全县71个贫困村,受益贫困人口1.79万人。

  相信,随着水利扶贫的深入推进,会有一座座灌溉设施密布沃野之中,浇灌八方良田;一处处饮水工程贯通乡镇之间,润泽村民心田,将有更多的贫困村通过“兴水”而走上脱贫致富之路。(赵维超 记者 王婷婷 宋金婷)

六安新闻网主办|六安新闻网版权所有
关于六安新闻网 | 网站动态 | 管理团队 | 成功案例 | 在线应聘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