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牢记嘱托 崭新答卷
马鬃岭下大湾村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打印页面】【关闭窗口
   3年前,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金寨县大湾村看望贫困户,并坐在陈泽申家的门前与村民叙家常,给省、市、县等地方干部提出做好扶贫攻坚工作的要求。当时习近平总书记和十来位村民坐在小木椅上,在习近平总书记左右围绕那小方桌成一个大圈。我们15位参观团成员到陈泽申家时,都坐在那小“木椅”上照集体合影。

  从陈泽申家出来,去参观了这个居民组原来住的汪家大湾汪家老宅。那片顶着小黑瓦的屋子确实很老旧了,几乎成了危房。习近平总书记去时,里面还住着陈泽平、汪达开等十来户人家。我们进那一大片连在一起的老宅里参观,里面已没有了住户,因为他们都搬进附近新建的“君临小院”了。说是小院,其实是一片大多两层的、徽派式建筑的别墅群,别墅群的路边花栏里鲜花在开放、绿草在发光,还有清洁工专门打扫卫生。

  当时习近平总书记去过的汪能保、陈泽平等家庭,他们原住的老屋门边都掛上了银色漂亮的牌子,上面用中、英、日、韩4种文字标明是“2016年4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扶贫攻坚工作走访户”。我们穿过老宅,见有村民正在里面做老屋的维修工作,这些典型的大别山民居,将来可作为旅游参观的景点,是村民今后发展旅游业、增加收入的好途径呢。

  在君临小院的正对面,正在建一处像酒店似的建筑。陪同人员告诉我们,那是在建的旅游接待中心。这让我很意外:3年前的贫困村,不仅住上了一栋栋的农家别墅,现在竟然开办起旅游公司来了。

  大湾村虽然过去一直处在贫困之中,但并不缺少资源。马鬃岭森林遍布,瀑布如练,风光优美,春天山梁上盛开鲜艳的映山红。虽是因为地处偏僻,交通、信息闭塞,发展乡村经济举步维艰,但经过近几年的扶贫攻坚,大湾村的交通、信息网络、水土保持、森林植被保护、太阳能发电、农产品深加工等方面,都得到显著的发展。

  当我们的中巴车越上海拔1051米、马鬃岭峰顶的柏油盘山公路,我从车窗向外俯瞰马鬃岭的群山时,美丽而气势磅礴的景色映入眼帘。我在想,马鬃岭有这么好的森林植被、这么好的景色、这么好的空气质量,可都是城里人所向往的啊!

  在大湾村停车场下车后去陈泽申老屋的路上,我见到森林边正在建设一栋栋的度假村。城里人逢节假日,自驾车带着家人来住上几天,不仅能消除工作上的疲劳和烦恼,每日在森林里散步,用山泉水泡金寨高山野茶,吸着高负氧离子的清新空气,听森林里百鸟歌唱、溪水潺潺,吃大别山里的小河鱼、黑毛猪肉、竹笋、木耳、珍珠菜、观音豆腐,是何等的惬意而健康!

  君临小院里新开了一家精致的“大湾民宿”,虽不大,却整洁宁静,客房、茶室布置得文化而典雅。女服务员告诉我,这个小民宿是村集体的。每个房间定价258元,每个月可收入一两万元。

  脱贫致富,振兴乡村,必须重视发展村级集体经济,集体经济不强,一家一户地单干,力量太小,团结凝聚才有力量。河南省南街村,全村2000多人口,在村集团公司之下,有食品、造酒、旅游、农场等十几个分公司,来南街村务工的人员多到一万多人,集体经济年GDP总量已达30多亿元,被称为“共产主义小社区”;云南省塘约村,也曾是一个很贫穷的村,经过发展集体经济,如今全村农民都走上了富裕的道路,村集体经济每年收入达到几百万元。贫困程度很深的大湾村,在党的政策指引下,艰苦奋斗,敢想敢干,给我们扶贫脱贫工作和乡村振兴有诸多的启示:好日子是靠奋斗得来的呀!

  从大湾返回的路上,我思量着,总书记跑遍了大别山区等11个连片贫困地区,每到一处,都给那里送去阳光和温暖,带来巨大的变化发展,各级党组织和政府在扶贫攻坚和振兴乡村的道路上,还应付出更多的努力,做更多的实事、好事,让人民群众不仅把党和政府的形象挂在墙上,更铭刻、铭记在心里!(韦国华)

六安新闻网主办|六安新闻网版权所有
关于六安新闻网 | 网站动态 | 管理团队 | 成功案例 | 在线应聘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