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视频
【皖西日报评论员文章】殷切的关怀 巨大的鼓舞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打印页面】【关闭窗口

  草长莺飞的好时节,习近平总书记踏上了六安这片红色的土地。轻车简从,从金寨县红军广场到深山中的农家院落,缅怀先烈、走访农户,问民生、谋发展,一举一动、一言一行,无不流露出对革命老区和老区人民的深情厚谊。

  踏上江淮大地,第一站就来到六安,充分体现了对老区群众的特殊感情,饱含着对老区的重视关心,寄寓着对老区发展的殷切希望。从北京到金寨深山,五个多小时的奔波劳累,和山区乡亲们手拉手话家常,和基层党员干部面对面接触、零距离交流,习近平总书记把亲民为民的情怀、求真务实的作风、夙夜在公的精神,播撒在江淮大地,镌刻在江淮儿女的心中。这是亲切的关怀,温暖着580万皖西儿女的心田;这是殷切的期待,激励着全市上下以无限热情投身幸福六安建设;这是巨大的鼓舞,给予我们努力走出具有老区特色的脱贫攻坚和绿色振兴之路的强大动力。

  在决胜全面小康的开局之年,习近平总书记来皖考察调研,话脱贫、论改革、谈创新……一路风尘仆仆,一路切切叮嘱,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为安徽发展全方位把脉定向,给实干兴皖进一步指明了科学路径。

  殷殷关怀,润泽心田。贫困问题关乎人民生计,也关系国家尊严,正因为这样,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前往贫困地区考察,全心牵挂困难群众的生活情况,也正因为这样,不让任何贫困群众在全面小康中掉队、如期完成脱贫任务,被确立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标志性指标。在金寨花石乡大湾村,习总书记指出,脱贫攻坚已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阶段,必须横下一条心来抓。我们要把总书记的关心厚爱转化为发展动力,扎根红色土地、奋力脱贫攻坚,努力在建设幸福六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征程中激发新活力、展现新作为,带领全市人民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言也谆谆,情也切切。老区人民深切感受到总书记亲民爱民的公仆情怀、从严从实的工作作风和求真务实的工作方法,特别是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既是殷殷嘱托、更是谆谆教诲,必将激励老区人民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传承红色精神,敢于担当作为、勇于开拓奋进,奋力投身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深刻领会总书记的殷切希望,围绕总书记重要讲话的各项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制订具体方案,细化政策措施,切实把总书记关于全面落实“十三五”规划纲要、加强革命传统教育、全力做好脱贫攻坚工作、加快科技创新、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做好民生工作、全面深化改革、抓好“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等一系列指示要求落到实处,确保不折不扣落实到位,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再上新台阶。

  当前,六安正处在打赢脱贫攻坚战、齐心协力奔小康的关键时期,任务还很艰巨。乘着总书记视察调研的强劲东风,抢抓党中央关心老区的重大机遇,我们将拿出‘不到长城非好汉’的精神,立下军令状,再接再厉,奋力拼搏,切实把总书记的真情实意转化为厚植红色基因的坚定信念,把总书记的言传身教转化为助推老区发展的强大动力,把总书记的殷切希望转化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美好现实,以更加优异的成绩回报总书记的信任关怀,完成总书记的重托。(本报评论员)

六安新闻网主办|六安新闻网版权所有
关于六安新闻网 | 网站动态 | 管理团队 | 成功案例 | 在线应聘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