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在安徽华好生态养殖公司一线采访产业扶贫的模式。

李方和在给奶牛添加饲料。
六安新闻网讯 俗话说,背靠大树好乘凉。在脱贫攻坚的道路上,裕安区顺河镇以产业扶贫为抓手,就业帮扶接“地气”,依托“企业+金融机构+贫困户”的模式,为贫困户提供稳定的就业岗位,助其就业增收,帮助越来越多的贫困户摘掉了“穷帽子”,走出了一条特色鲜明的脱贫之路。
“以前一年的收入才2000多元,自从进了奶牛养殖场,一个月固定工资2200元。另外,家里6亩土地流转给奶牛养殖场,每亩800元,一年下来也就是4800元,对于今后的生活,我是越来越有信心了。”今年58岁的李方和,是裕安区顺河镇董滩村居民,他告诉记者:“大儿子已经成家立业另立门户,女儿也出嫁了,现在家中只有自己和老伴,照顾着身有残疾,生活不能自理的二儿子,一年光医药费就是一笔很大的支出。”
就在这时,政府吹响了脱贫攻坚的号角,安徽华好生态养殖公司向他伸出了援助之手,将李方和招聘进厂就业,每个月开出的工资2200元。
每天早晨七点钟,李方和就从四公里外的住家,骑着三轮车赶到奶牛养殖场,他的岗位是看护员,也就是看守牛粪清理机械的工作状态,如果出现异常,就通知维修工前来修理。另外,时不时地帮助奶牛添加饲料和清理抛漏的牛粪。到了下午五点钟,李方和便下班回家。“和原来打零工相比,奶牛厂的活显得轻松多了,每天准时上下班,工资也高了。”
4月1日,记者一行来到安徽华好生态养殖有限公司,进入场区,空气中就弥漫着丝丝奶香。颜色黑白相间的奶牛正悠闲地在养殖区或散步、或吃草、或嬉戏。几台大型机械往来其间,或清理牛粪、或添加饲料,牛奶运输车不时地开出场区,将刚挤出的新鲜牛奶运往合肥伊利乳制品企业。
“虽然公司是以盈利为目的,但我们也注重社会责任,公司对口帮扶41户贫困户,向银行申请贷款200多万元订单式购买奶牛,同时将奶牛寄养在企业,根据牛奶市场行情,寄养奶牛的贫困户按年享受公司‘分红’。”安徽华好奶牛养殖场场长叶晏成说:“通过这种‘企业+金融机构+贫困户’的模式,平均测算,每个贫困户年增收3000元左右。”
此外,公司在当地大规模收购玉米、小麦、水稻、黄豆等农作物秸秆,每年收购超过10万吨,农户每亩可增收200元以上。在顺河镇谢圩和董滩两村,以每年800元每亩的租金流转了1000多亩饲草基地,涉及贫困户205户418人,每位贫困户年均收入近2000元。
正是将产业扶贫和就业扶贫完美结合,2016年顺河镇470户1257人实现了脱贫,董滩村也按期出列,顺河镇脱贫经验成为一个可复制的成功范本。同时,该镇将实行“三年集中攻坚、两年巩固提升”,到2020年,全镇2295户4780贫困人口脱贫,稳步实现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有保障。
裕安区顺河镇党委书记周峰说,在今后五年规划上,将继续推进就业扶贫与产业扶贫,大力推进健康扶贫与生态保护扶贫,全面落实智力扶贫与社会兜底,深入推进教育扶贫与基础设施建设扶贫工程。推进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努力形成大扶贫工作格局,确保全镇2295户4780人按时脱贫。记者 李东林 储著坤 张少尉/文 刘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