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6年4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亲临大湾村考察,和当地干部群众共商脱贫攻坚大计。总书记的到来,犹如春风送暖,极大地鼓舞了广大干部群众,男女老少万众一心,在脱贫攻坚的战场上,打响了从贫困走向富裕的大决战。
金寨县花石乡大湾村,群山环抱,景色怡人。然而,过去的大湾,和千千万万个贫困乡村一样,交通闭塞,产业缺乏,信息不畅,村民靠几分薄地维持生活,一场疾病就能摧毁一个家庭,“穷根子”无法摆脱。2014年,该村建档立卡贫困户242户707人,贫困发生率20.6%。
放下两个年幼的孩子,告别家人来到大湾村任总支第一书记、扶贫工作队队长的余静,当着总书记的面,立下了“大湾村只要一户不脱贫,我坚决不撤岗”誓言。余静和工作队队员及村两委成员为贫困户逐户量身定制脱贫措施,在大湾村实施了产业扶贫、易地搬迁扶贫、光伏扶贫、金融扶贫、健康扶贫、教育扶贫、政策兜底扶贫等十项举措,贫困户户均扶持措施达7个以上,确立了“山上种茶、家中迎客、红绿结合”发展思路。




4年来,大湾村变化翻天覆地,看到日新月异的新大湾,扶贫工作队和村两委一班人寻思,只有让脱贫的群众持续稳定增收,增强村民的幸福感和自豪感,脱贫攻坚才算取得真正成效。
随着基础设施条件的改善,大湾村以产业为本,立足茶叶主产业,引进知名茶企,计划对全村4000多亩茶园综合治理,让茶园变公园,培育茶叶家庭农场10家,使茶产业形成一产优、二产强、三产旺的完整产业链,带动更多茶农增收。
大湾村还依托当地绿色、红色资源优势,引进战略投资和知名企业,建设精品民宿群和十里漂流旅游项目,将汪家祖宅修旧如旧建成大别山农耕文化馆,帮助30多户群众经营农家乐,发展集旅游、观光、漂流、休闲为一体的乡村旅游产业,推进茶产业与乡村旅游、文化、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带动村民就业,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
村集体经济增加的同时,大湾村统筹各类项目资金,全面补齐水、路、电、通讯、医疗、教育等公共服务短板。全村开发公益性岗位93个,具备条件的贫困户实现“一户一岗”,户均年增收6000元左右。贫困户陈泽申,通过从事保洁公益性劳务、发展养牛、种植天麻,到村茶厂务工,全年总收入达4万余元。针对因残、因病致贫的特困、低保、五保户,村里进一步充实帮扶力量,强化帮扶措施,充分发挥政府兜底脱贫职能,确保不落下一户一人。
如今,大湾村建成高位饮水10处,开通城乡公交车,新建大湾村卫生室、桥边卫生站、大湾村幼儿园、新时代文明实践站,2019年,大湾村开通了5G信号,成为安徽5G第一村。




大湾村党总支第一书记、扶贫工作队队长余静(中)和脱贫群众一起走在新修的旅游公路上。
2016年以来,全村共脱贫158户、399人,2018年顺利实现“村出列”,2019年底贫困人口减至4户、8人,贫困发生率降至0.23%。2019年村集体经济收入82.75万元,人均可支配收入14236元。
如今的大湾村,山青水绿,云雾缭绕,幢幢居民小楼错落有致,宛如人间仙境,各地游人络绎不绝,村民们的脸上洋溢着满满的幸福。 (皖西日报融媒体记者 陈力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