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字报道
产业扶贫让他从“负”到“富”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打印页面】【关闭窗口
   “什么是穷?就是一分钱也要掰成两半花。什么是贫?就是怎么使力气,日子还是没奔头。”金安区先生店乡大旺村45岁的崔启权对从前的贫穷日子有着刻骨铭心的记忆。他家曾是村里建档立卡贫困户,这让正值壮年的崔启权觉得很没面子,做梦都想富起来,却遭遇很多难以跨越的坎。

  青年时期的崔启权想走捷径赚钱,结果没致富反倒致了“负”,并且一直找不到发家致富的方向,还不幸染上了肝病。结婚生子不久,崔启权的妻子又被检查出患有慢性肾炎。治病要钱,两个女儿读书要钱,家里入不敷出,2014年,崔启权成为建档立卡贫困户,享受“351”医疗报销等一揽子扶贫政策,报销了大部分医疗费用,同时,在义务教育资助等教育扶贫助学政策下,两个孩子顺利读完了九年义务教育。

  “依靠政策的扶持也能脱贫,但不能长久,只有发展产业才能持续稳定脱贫不返贫。”崔启权很清醒,可是发展产业需要资金,家里穷得叮当响,亲戚朋友也不敢借钱给他,银行就更不敢轻易放贷了。

  乡村干部和包保帮扶干部上门探访,崔启权说:“我和妻子有病,重活干不了,在家养养牲口还是行的。”为了帮助崔启权一家摆脱贫困,乡村帮扶干部多次到他家了解具体情况,探讨脱贫思路和办法。得知崔启权曾经养过鹅,有一定的养殖经验,帮扶干部就鼓励他小规模养殖。2017年,村“两委”帮助崔启权在银行贷款2万元,崔启权一半用于养鹅,另一半用于养鱼。为了保证其“能发展、能致富”,村干部还帮他联系了村里一家家庭农场对其免费提供技术培训和指导,并帮助其提供销路。有了扶贫优惠政策和热心的乡邻提供的技术支持,崔启权鼓起干劲,决心用实际行动来改变生活现状,摆脱贫困。他每天天刚亮就起床打扫鹅棚、给鹅添加饲料……打理好一切后再到鱼塘给鱼投放饵料,日子过得有序而充实。

  幼鹅渐渐长大,水塘也见鱼儿浮游。可崔启权心里还是不踏实:白鹅出栏前随时都有可能出现禽疫,塘鱼最怕时旱时涝。为增强贫困人群产业抵御风险能力,帮助贫困人群树立脱贫信心,先生店乡对2014年以来建档立卡享受产业奖补的贫困户人口进行全面摸排,结合贫困户产业发展、就业、教育等实际情况,政府出资购买“深贫保”综合保险,崔启权悬着的心落下了,他说:“没有钱,免息贷;没技术,带着干;怕风险,有保险,政府前拉后推,自己再加把劲,日子肯定是越过越有盼头!”2018年,崔启权一家4口纯收入4万多元,他主动申请脱贫,成为该村脱贫攻坚的典型。(皖西日报融媒体记者 刘扬 通讯员 宁汇荣)

六安新闻网主办|六安新闻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