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安新闻网讯 一边斜坡下低矮的土房在雨后地面显得潮湿,高高低低的木棍支撑老旧的墙体;一边斜坡上是已经架好大梁,正待粉刷崭新的红色瓦房。不久前,62岁的张正余老汉高兴地拉着前来走访看望他的国家统计局安徽调查总队总队长夏荣坡的手告诉他,很快自己就可以带着99岁高龄的老母亲住上新房子了。
日前,记者来到裕安区罗集乡栗树村采访,眼前广袤的田野里稻浪翻滚。村党支部书记郑发青介绍说,张正余户是在册贫困户,但是很有志气,也很孝敬老人,在扶贫相关政策的引导和鼓励下,除了耕种自己家六七亩地,还代耕周边乡邻的抛荒地二十多亩,如今结合危房改造政策扶持,终于盖起了新房子,圆了自己让即将百岁的老母亲住上新房的梦。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栗树村是裕安区75个重点贫困村之一,也是目前罗集乡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行政村。国家统计局安徽调查总队、裕安区编办与之结对帮扶。2017年拟脱贫34户145人,2018年拟脱贫138户308人,计划2018年整村出列,扶贫任务艰巨。
“因病致贫和因残致贫贫困户的脱贫工作最为艰巨,也最让我们揪心。”扶贫工作队队长吴艳告诉记者,村民吴以林76岁,患有脑梗死、高血压、脑动脉狭窄及阵发性房颤,需长期服药,无劳动能力,靠体弱多病的老伴张多英照顾,两人还带着一个14岁的外孙女。针对该户的特殊情况,村里积极落实帮扶政策和措施,如今,吴以林户享受产业扶贫、代缴新农合保费、光伏扶贫、义务教育阶段“两免一补”、帮扶单位捐赠慰问等多项帮扶政策和措施,5月到7月还通过新农合和“351”健康脱贫政策报销住院费用2万多元。最近,张多英老人胆管结石复发,吴以林老人无人照顾,一家人的生活困境纠着村两委和扶贫工作队的心,一有时间,大家就轮流前去探望,帮着干点活。
在5月份之前,国家统计局安徽调查总队人事教育处副处长的吴艳,听说要选派扶贫干部就第一时间找到组织,积极报名,而那时候正是读大学的女儿即将毕业和就业的关键时期,可是她在和爱人、女儿商量之后毅然踏上了扶贫的征程,成为了裕安区乃至六安市为数不多的女扶贫工作队队长。在吴艳驻村这一百多天的日日夜夜,栗树村村间小路上奔走着她走村访户匆忙的身影。栗树村的村民已经不再把她当作“外人”和“省里的干部”,“吴大姐”和“吴队长”是村民对她的最亲切的称呼。
扶贫工作队副队长陈秀美、扶贫专干李有舰也来自国家统计局安徽调查总队。为了扶贫工作,他们离开城市,扎根乡村,赶上难得的假期里回趟家,他们就先从村里专车到镇上,再坐农班车到客运西站,然后乘公交车到火车站,最后坐动车回到合肥。“妈妈你安心去扶贫,我会好好学习,你不用担心的。”陈秀美的女儿在今年开学即将上初三,但是知道妈妈要去乡村扶贫,女儿陈海若特别的理解。李有舰今年25岁,还没有结婚,如今驻村扶贫交通不便,与女朋友平时交流就只能通过手机了。
贫困户董有志夫妻在外务工,有两个孩子,大儿子董祯焜七岁,二级残疾,同时患有脑瘫、先天性心脏病和癫痫,生活无法自理,全靠爷爷奶奶照顾。两位老人家还同时照顾董有志弟弟家两个孩子。两位老人,四个孩子,最大的七岁,最小的两岁,沉重的生活压力让爷爷董必堂愁眉不展。
吴艳看到这种情形,积极联系省残联,安排董祯焜体检,查看有无好转的可能,并冒着高温带上董祯焜到六安市残疾人康复中心体检。在扶贫工作队的关心支持下,董必堂老人在家养了300只鸡,按照产业扶贫政策,领取了4500元产业补助,7月份老人卖鸡又收入3000元,还享受到代缴新农合保费、残补、小额信贷五万元及2018年到户光伏等扶贫政策。
不久前栗树村扶贫工作队的帮扶单位国家统计局安徽调查总队来栗树慰问贫困户,带来了大米、食用油等。忙完手头工作后,已是晚上七点多,扶贫工作队副队长陈秀美骑上电动三轮车出发,送往在村部十公里外的董必堂家。来开门的董必堂老人心情很好,脸上洋溢着笑容,他告诉陈秀美,小儿子董有志夫妻在苏州务工每月能收入5000元,对今年脱贫有信心,对扶贫队工作很满意。夜色茫茫中,陈队长婉拒了老人的热情相送,踏上了归途。
“让贫困户有可持续性收入,实施产业帮扶是我们工作的重点。”扶贫工作队副队长、裕安区编办工作人员陈启胜告诉记者,通过积极联系,如今该村引进了水栀子种植基地项目,流转了1200亩土地用于种植水栀子,在村民获得土地流转收入的同时,还优先安排贫困户在基地打工获得劳务收入。“我家的4亩地流转后有了地租,每天在基地务工收入60元。”贫困户韩秀财表示,有了党的好政策,有倾心帮扶自己的好干部,自己脱贫的信心很足。(记者 张世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