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速递
霍邱奋进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打印页面】【关闭窗口

  开栏的话:回眸历程令人感慨,放眼未来催人奋进。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更是开启新百年征程的一年。为突出展现党的十八大以来十年间的非凡成就,本报今日起开设《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老区新貌 县区巡礼》专栏。专栏稿件由本报融媒体记者出动,分赴全市八个县区深入采访,聚焦皖西各县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讲述各县区发生的巨大变化。描绘新进展、定格新突破、谱写新成就,用来自一线的鲜活故事,反映皖西儿女不懈奋斗的精神风貌,以此更加激励我们坚定不移实施绿色振兴赶超发展战略,以更加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的胜利召开。



  六安钢铁控股集团有限公司鸟瞰图。 王正超 摄

  ◇2020年7月20日13时,随着一声令下,淮河临淮岗洪水控制工程——姜唐湖进洪闸缓缓开启。瞬间,霍邱县的5.4万亩良田,被奔腾的洪水“吞噬”,化为一片泽国。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霍邱第26次奉命行蓄洪。

  ◇守牢耕地红线、严格落实国家收储政策……作为全国产粮大县、全省产粮第一县,霍邱县委、县政府始终牢记“国之大者”,坚决守牢粮食安全底线、扛稳粮食安全重任。

  ◇在2021年六安市民营企业百强榜单中,位于霍邱县经济开发区的六安钢铁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位列第一名,实现了六安市百亿企业零的突破。

  在六安,霍邱是一处独特的存在——

  它孕育于淮河中游南岸,古称蓼,自西周时期就有人类活动,至今已有三千年左右历史。依“淮”而生的霍邱三面环水,如淮河流域一颗璀璨的明珠,千百年来,一直闪烁着独特的光芒。

  明清时,霍邱就是“南船北马”交汇之地,享有“江淮通衢”之誉,既是挺进中原、东进西出的跳板,又是连接江淮、南上北下的纽带。千里长淮,孕育了一方水土一方人,古都的厚重沧桑与民风的豪爽淳朴在这里交汇相融,赋予霍邱与众不同的历史文化与发展轨迹。

  牺牲、奉献,传承

  在淮河抗洪史上,霍邱是一个绕不开的地方。

  这里是淮河干流流经里程最长的县,共计79公里,共有行蓄洪区3个,面积占到沿淮行蓄洪区总面积的近1/3。1949年以来,霍邱行蓄洪26次,其中姜家湖一地就达17次。

  在霍邱县水利局,工作人员打开一摞厚厚的《霍邱县行蓄洪工作纪实》,里面记录了从上世纪50年代到2020年期间行蓄洪区人民感天动地的悲壮历史。

  每次遭遇洪涝灾害,工农业生产损失惨重自是毋庸多说,老百姓辛苦创建的家园,甚至是一、两代人苦心积攒的家底,也在瞬间被冲毁。

  “那时候的日子,实在是太苦了……”今年61岁的姜志尤,家住临淮岗乡上姜台村,回忆起早年间的日子,不停地感叹。蓄洪,意味着家园被毁、流离失所,那些充满苦难的过往一直镌刻在老一辈霍邱人的记忆中,不仅是老百姓,亲身经历过的人都对这段历史记忆深刻。

  “我是1983年参加工作的,分配到霍邱水利局,可以说,我也算是这段历史的一个见证者。每次蓄洪,老百姓四散撤离,家中不少东西在短时间内没办法带走,很多人都是眼含泪水,依依不舍地离开家园。”作为一名老水利人,霍邱水利局高级工程师饶会祥目睹了行蓄洪区人民舍小家、保大家,为保淮河下游安全所做出的巨大牺牲奉献。

  “我们从小生在这里,长在这里,我们很早就知道蓄洪对于我们会有多么大的影响。但是,老百姓都非常的支持和配合,只要政府一声令下,大家就立即开始准备转移。”上姜台村党支部书记姜家昌说出了自己的心声。

  这样的观念,在一代代姜家湖人、霍邱人中,十分普遍。靠近淮河的人们,虽然吃尽了水的苦头,但也养成了一副“倔脾气”,那就是绝不向大水低头。为了保淮河下游安全,他们甘愿付出所有。

  这份坚定由来已久。作为一方红色热土,霍邱曾是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革命战争年代,共和国12位开国将军从这里走出,近20万霍邱群众参军参战,数万仁人志士和优秀儿女为共和国诞生及淠史杭工程建设等流血流汗甚至献出宝贵的生命。

  岁月流逝,红色基因一脉相承。如今,和平年代,霍邱群众依旧用流淌在血脉中的“牺牲”精神奉献人间大爱。

  “献血达人”陈显耀、主动为亡兄还清债务的信义兄妹张仁强、张仁秀,捐资助学、在校园播撒红色火种的戴清……一个个响亮的名字,在霍邱乃至六安人民口中传颂。

  正是因为有了他们,“大义霍邱”,不再是对一个区域文化特色的凭空想象,而是基于对霍邱历史人文精神特质的提炼升华,更是一种对区域公民道德共识的传承和发扬。

  开拓、进取,提升

  水草丰美的鱼米之乡、储量巨大的矿藏资源……物产丰饶,一直是霍邱最为显著的特征之一。如何充分利用这些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和优势条件引领霍邱高质量发展,成为摆在霍邱县委、县政府面前的一道必答题。

  夏日的夜晚,位于霍邱城关的小吃街内热闹非凡,寻常小店的餐桌上,香辣可口的小龙虾成为人们必点的菜品之一,常常是供不应求。霍邱小龙虾之所以有名,当然离不开它生长的独特地理环境。作为沿淮区域,霍邱境内水草丰美、土壤肥沃,为发展稻田养虾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

  有资源还不行,最重要的是利用好资源。近年来,霍邱县探索新路子、念好“水”字经,大力发展稻虾产业,种养区域已由几年前城东湖沿线的三流乡“一枝独秀”,形成目前全县沿城东湖和城西湖30个乡镇“遍地开花”的发展态势;种养模式已由原来单一的稻虾轮作衍生出稻虾共作、茭白虾、林下虾和藕虾共作;种养面积已由2020年的61万亩,2021年的70.3万亩,发展到目前的80万亩,霍邱也因此获得“中国生态稻虾第一县”“中国小龙虾产业十强县市”的美誉,“霍邱小龙虾”也获批为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

  如果说,小龙虾产业的发展是霍邱县立足自身资源的“小试牛刀”,那么现代产业园区就应该是一次“大刀阔斧”的尝试。

  走进位于霍邱现代产业园区内的雷利电机,生产车间里工人们正在紧张有序地工作中。这里主要生产智能微电机,可以运用到健身器材、家电等多个领域。去年,现代产业园先后组织6支招商工作小组,先后赴上海、深圳、杭州、苏州等地开展招商活动29次,考察企业80余家。仅2021年全年新招引工业项目21个,亿元以上就有18个。这些企业涉及LED光电照明、物流分拣、包装材料、服装纺织等多个领域。目前,产业园已初步形成智能微电机制造、LED照明显示、高端模具及注塑、线束数据连接线、循环经济和新型劳动密集型等六大特色工业板块。

  “以钢铁产业为首位,以绿色食品加工产业为主导,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为重点,高标准打造合肥高新区霍邱现代产业园。”从这里,可以看出,利用工业园区建设,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正在成为近年来霍邱县工业发展的一条重要思路。

  近年来,霍邱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皖北振兴、革命老区等政策机遇,全力推进工业经济、乡村振兴,县域经济实力稳步增强。蓝图已绘就,下一步,打造长三角重要的钢铁产业基地和皖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实现农业大县向农业强县跨越成为发展的重中之重。

  积蓄、奋进,前行

  积蓄奋进力量,是为了更好地前行。霍邱县委主要负责同志表示,“在六安高质量发展的进程当中,霍邱要走在前头、做好示范,努力为建设新阶段现代化幸福六安作出霍邱的贡献,彰显霍邱的担当。”

  如今的霍邱,正在呈现一种全新的姿态。

  这里有丰收的喜悦。

  盛夏时节的霍邱县长集粮食储备库,一派繁忙的景象。一大早几十辆装满小麦的车辆排起长龙,现场验粮、过磅、入库,各个环节井然有序,农民辛勤的汗水即将变为丰硕的果实。

  这里有幸福的笑脸。

  漫步临淮岗莫店安置点,一幢幢楼房规划整齐,一套套住宅宽敞明亮,一张张面容喜笑颜开。搬出行蓄洪区洼地,住进“幸福高地”,这是如今许多霍邱人民生活的真实写照。

  这里有最美的风景。

  “走千走万,不如淮河两岸。”城东湖的烟波浩渺,城西湖的荷塘映月。临淮岗大坝,横跨淮上,理水安澜。广袤的田野,稻硕麦壮,四季丰收……作为淮河流域拥有淮河里程最长的一个县,如今的霍邱拥有令人流连忘返的沿淮风景。

  这里有蓬勃的生机。

  打造霍邱品牌,助推霍邱产业升级.....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正引领着全县干部群众众志成城,战胜各种困难,砥砺信心决心,强化作为意识,找准善为路径,创造有为业绩,用奋斗的姿态书写梦想的华章,用奋进的画笔擘画发展的蓝图,在建设新阶段现代化幸福美好霍邱、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的征程上阔步前行……

  临淮岗水利工程,静静地伫立在霍邱境内,让奔流不息、桀骜不驯的淮河岁岁安澜。它护佑着淮河岸边的人们,也正在见证新时代霍邱人奋进前行的铿锵脚步。(皖西日报融媒体记者 储叶来 汪娟 桑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