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车组从金寨斑竹园镇飞驰而过。记者 陈力 摄
金寨作为库区、高寒山区及生态保护区,是安徽省典型的“贫中之贫、困中之困”的硬骨头。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不能少,特别是不能忘了老区。”2016年4月24日至25日,习近平总书记亲临革命老区安徽金寨考察,饱含了对老区贫困乡亲的牵挂。
几年来,金寨全县上下牢记总书记的嘱托,转变思维、改革创新、攻坚克难,先后承担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等近50项“国字号”“省字号”改革试点示范,实施了一系列精准精细、强而有力、富有成效的举措,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创新、解决难题、总结经验,形成了一系列在全省乃至在全国可复制可推广的成功经验。
以行动兑现对人民的承诺
“大湾村一户不脱贫,我坚决不撤岗。”2016年4月24日,大湾村党总支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队长余静,向习总书记庄严承诺,也在全体村民面前立下铮铮誓言。
余静对大湾村民的承诺,也是金寨县对全国人民的承诺。
桃岭乡高湾村以前村两委班子年龄偏大、经济基础薄弱,全村常住人口1000多人,有100多个姓,干群矛盾突出,想在本村选出一位德高望重的人担任村书记难度很大。
给钱给物,不如给个好支部。
“后来乡里下定决心,另辟蹊径,从其它村调任杜鹏来高湾村任党支部书记。”桃岭乡党委副书记刘玉璟告诉记者。
1990年出生的杜鹏,黑黑的皮肤,说话声音洪亮,山里人称为“精神小伙”。
2017年3月份,杜鹏到高湾村任职,2018年9月,村两委换届,选举了新一届村两委班子,杜鹏任高湾村党支部书记,村两委平均年龄25.6岁,是金寨县最年轻的村两委班子。
在杜鹏的带领下,新成立的村两委班子通过党建引领,引进能人大户,在村里相继办起了服装厂、养猪场、茶厂,建设了悬剑山风景区游客接待中心等,每年光租金村集体就有几十万的收入。
曾经被村民们认为“嘴上无毛,办事不牢”的一帮年轻村干部带领高湾村,于2019年退出贫困村序列,2021年,高湾村集体经济收入97万元,今年预计达110万元,迈入经济强村行列。
“我们主要是靠量,多建厂,一方面让村民动起来,能在村内或附近就业,另一方面,村集体也能有收入。”杜鹏告诉记者。
几年来,金寨县积极引导高校毕业生、退伍军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负责人等476名能人、630名村级后备干部进入村级班子,大学专科及以上学历588人、占44.5%,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成为基层治理的主要力量。
“要怀着对人民的热爱、按照党中央提出的精准扶贫要求,打好脱贫攻坚战,让老区人民过上幸福美好生活。”习总书记的话时刻激励着金寨干群,尤其是驻村扶贫的同志们。驻村帮扶干部们一次又一次、一遍又一遍地敲开贫困户的家门,也敲开了老百姓的心门,很多人驻村时买的小轿车都开成了“老坦克”。
以超常举措打赢攻坚战
盛夏时节,走进吴家店镇吴畈光伏电站,蓝色的光伏板在阳关下闪着金光,板下的大棚一个接着一个。大棚内的灵芝有的已进入收集孢子粉的最佳时期。灵芝种植基地负责人胡建军掀开其中一个大棚,地上覆着的薄膜上已经有了一层孢子粉。“这个棚再收集一个月就差不多了,到时候就要重新种植菌棒,再进行新一轮种植。”
吴家店镇党委副书记李慧告诉记者,吴畈光伏电站是1934户联户集中建设的,总装机规模5.8MW,户均年收益3000元。光伏板下种植灵芝,还有少量的桑黄、黄精、天麻等中药材,带动周边100户群众务工,人均年增收约8000元,“药光互补”已经成为金寨山区的特色产业。
然而,在2014年,金寨县率先开展光伏扶贫试点工作。对于光伏发电这个新事物,很多人提出了疑问。山边坡顶架起光伏板,“晒太阳”真能赚钱?山多地少,搞光伏可现实?
面对质疑,金寨县委、县政府拍板:“革命老区要有担当,就从我们先行先试。”
于是,在房顶建、在房前建、在河边荒滩上建……经过多年的探索创新,金寨建立了“分户式、联户式、村集体式、集中式”四种光伏扶贫模式,“板下经济”综合利用模式和建管结合的运维模式得到国务院扶贫开发小组的肯定,成功实现2.4万余户贫困户享受不低于3000元的年收益分红或发电收入,所有行政村实现村集体光伏电站收入超过10万元。
以前,山里人冬闲时节不出去找活干,在家“晒太阳”被人们嘲笑懒惰,如今光伏扶贫刷新了人们的新认知,光伏板“晒太阳”,躺在那儿照样能赚钱。
几年来,金寨县先后实施了近50项“国字号”“省字号”改革试点示范,走出了一条改革创新的脱贫攻坚之路。
截至2020年底,全县71个贫困村全部出列,39344户129789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全面完成脱贫减贫任务,贫困发生率降为0。2020年4月,经严格履行贫困县退出程序,省政府宣布金寨县退出贫困县序列,实现高质量摘帽。2021年2月,大湾村荣获全国脱贫攻坚楷模称号。
人富志长振兴路越走越宽
“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自己家的喜事,办得排场点有面子”……生活富裕了,但一些思想旧俗仍然一时三会改变不了。
为破除陈规旧俗,金寨县以脱贫攻坚和文明创建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做到物质脱贫和精神脱贫两手抓、两促进。
“现在我有空的时候就去参加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的活动,唱唱歌、给敬老院的老人打扫卫生、参加疫情防控值守等,感觉很充实。”今年45岁的油坊店乡面冲村村民黄尊军以前爱打牌,得益于六安西茶谷的提档升级,他在村里开了个商店卖起了茶叶,人忙起来后,打牌的时间也没有了。今年年初,他主动要求加入村扶危济困互助社。“生活的圈子不一样后,生活也大变样了。”黄尊军说。
织密“生活网”,扩大“朋友圈”。
白色大棚内,来自福建古田县的林忠泉,正在安排30多位工人采摘秀珍菇。一片片白白的秀珍菇,看着只是比平菇小一点,市场价却是平菇的几倍。
“秀珍菇营养丰富,尤其是优质蛋白质,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的食品。这几年市场很好。”今年35岁的林忠泉,2020年与四个同做食用菌种植的朋友在金寨县关庙乡大埠口村投资900多万元,建设了秀珍菇种植基地。
“我们古田县有种植食用菌的传统,这几年在各地都在找环境好的地方建设基地,尤其对水质的要求比较高,之前在合肥认识的金寨朋友介绍我们过来的,我们看了现场后,立即下定了在这里种蘑菇的决心。乡领导在项目落地时给予了热情积极的重视,仅仅一个星期,项目就落地了,现在效益非常好。”林忠泉告诉记者,“山好水好营商环境更好,来这里创业来对了。”
金寨人民就像守护着金山银山一样守护着这片绿水青山。保护生态环境,造福子孙后代,在革命老区从来不是一句空话。近年来,金寨县大力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梅山水库、响洪甸水质优良率保持100%,森林覆盖率超75.5%。坚持“不造盆景,造风景”,打造“养心金寨、全域旅游”,绿水青山正让越来越多的群众从中受益。(记者 王恒 张瑞 杨秀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