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是生命之源,良好的水生态环境,能带来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对于山水小城六安来说,更是如此。千百年来,这座城市向水而生、因水而兴,淮河、淠河、史河、杭埠河、汲河、沣河、丰乐河“一干六支”纵横交错,蜿蜒数百里,五大水库犹如玉带明珠,水资源十分丰富。
近年来,我市深入贯彻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各项部署,建设了一大批重点水利工程,水利建设投资呈现快速增长态势,为助推革命老区绿色振兴赶超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从2017年到2021年连续5年我市或下辖县区在省政府水利建设督查激励上榜上有名。
愿见淮水长安澜
“安徽省重要行蓄洪区建设工程(六安段)涉及霍邱、裕安两个县区,我们属于城东湖行蓄洪区,裕安区主要是位于固镇和丁集、陈圩,总共有固镇、佛庵、陈圩、彭桥4个保庄圩堤防加固工程。”裕安区水利局总工程师张斌告诉记者,工程通过现有保庄圩的达标建设,完善淮河流域裕安区重要蓄洪区的工程和安全建设体系,改善蓄洪区内居民生活生产条件,“我们现在做的是为了,一旦淮河水位高位运行,需要按计划启用行蓄洪区的时候,有效提高防灾抗灾能力,尽最大可能地保障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记者了解到,由市水利局牵头负责前期工作的安徽省淮河流域重要行蓄洪区建设工程涉及六安等5个市11个县区,投资体量大、覆盖范围广,对推进行蓄洪区乡村振兴和淮河防洪安全具有重要意义。针对正在推进的重大项目前期工作,我市建立了市领导牵头、主责部门担纲、相关部门参加的工作专班,取得了明显成效。面临占用土地多、不可避让部分自然保护地、审批层级高等难题,市水利局多次进京向有关部委汇报对接,争取支持、化解难题,在部委和省直相关厅局的指导下积极主动适应国家政策新要求,两年的时间完成了13个可研前置专项审批,项目于去年10月获得国家发改委批复,总投资55.02亿元,其中我市36.77亿元,目前已开工建设。
如椽大笔细刻画
水是一座城市的重要承载,对于生活在六安这座城市里的人们而言,最直接的感受是,不仅家门口的公园、绿地变多了,大大小小的湖泊、河流也在悄悄地发生着变化。这种变化源于水生态的改变。
我市牢固树立“投资为纲、项目为王”的理念,在全市谋划开展“精选择、重开工、促竣工”专项行动,将水利领域“兴水生态”工程作为六大工程建设领域之一,精心选择重点项目,建立谋划储备库、前期工作库、年度建设库,三库联动、分类施策、精准调度、压茬推进。针对2019年、2020年水旱灾害中暴露的水利工程体系短板,我市立足当下、着眼长远,安排3000万元专项资金开展规划编制和项目谋划,按照系统治理的思路,对淠河、史河、杭埠河、汲河等主要河流编制水利综合规划,在全省率先启动六安水网工程规划编制,为“十四五”乃至更长时期的项目谋划打下基础。
同时,我市坚持把重点水利工程建设纳入市委常委会工作要点、市政府工作报告进行安排部署。坚持把水利与经济社会发展重点任务一体谋划、一体推进、一体落实。坚持领导带头,教着干、带着干、盯着干,构建“计划—实施—检查—反馈”PDCA循环管理体系,建立重点水利工程精细化台账目录,形成任务、责任、措施、时限“四清单”,每周一调度、每月一督查、每季一通报,定期盘点、对账销号,实行清单式、闭环式管理。去年以来,我市共落实水利投资104.14亿元,其中省以上投资41.44亿元;已完成投资79.9亿元,其中完成省以上投资33.58亿元。
幸福河湖长流
每年汛期之前,都是水利人最繁忙的时候,无论是淠河六安城南水利枢纽工程的施工现场,还是杭埠河防洪治理工程的工地上,到处都是一派忙碌的景象,一锤一音,水利工程建设如火如荼。
“我市是革命老区,经济发展水平相对滞后,财政资金较为紧张。于是乎,我们就创新方式,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市水利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高伟介绍,一方面,通过深入谋划重大水利项目,加快推进重大项目前期工作,积极争取中央投资,近年来我市中央和省级水利投资都保持在全省前列。另一方面,不断创新水利投融资模式,通过引入社会资本、发行专项债等方式加大水利建设投入力度。利用市场机制,引入三峡集团,按照六安城市水管家“政府有为、市场有效”的要求,建立厂网河一体、供排水一体、建管运维一体、城乡统筹一体“四个一体”城市水管家“六安模式”,三峡集团与我市合作项目总投资规模达123.37亿元。同时,去年以来,我市市县两级自主立项实施了一批重大水利项目,落实投资62.7亿元,其中通过专项债方式落实资金30.99亿元。
此外,严格监管,全面加强各类水利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制订实施《六安市水利工程综合稽查办法》,定期开展在建工程综合稽查,扎实开展安全生产大起底大排查大整改活动,常态化进行暗访督查,水利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多次代表省迎接水利部、淮委稽查督查检查,没有重大问题,近三年来,我市在全省水利工程质量考核中均位于A级等次前列。(皖西日报融媒体记者 宋金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