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老了,头发白了,睡意昏沉……”歌曲旋律令人沉醉,引人感喟,词字传达出面对衰老时的淡淡感伤。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随着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如何让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医”成为社会高度关注的民生大事。
金安区常住人口82.93万人,其中60岁及以上老年人15.8万人,占总人口的19.1%。
“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作为全市医养结合示范先行区,近年来,该区面对人口老龄化压力,以加快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为出发点,统筹利用养老、医疗和医保资源,努力实现养老服务主体多元化参与、养老服务项目品质化提升,养老福利适度普惠化发展,逐步构建起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让越来越多的老年人“老有颐养”。
护佑·安康
8月19日上午,在金安区三十铺镇枣树村乐天养老护理院的复健室里,陈德俊正在踏步器上进行站立训练。8年前,他因为脊髓炎导致下肢高位截瘫,看病就医几乎耗空积蓄,“身体垮了,生活也没奔头了”,整天唉声叹气。
谁成想住进护理院后,生活迎来转机。“在这里,每天能按时吃上可口饭菜,护理人员精心照顾,除了日常坚持训练,跟棋友们谈心下棋,经常还有热心志愿者前来慰问陪伴。”原本笼罩的“阴霾”一扫而尽,陈德俊又找回了对生活的信心。
一直以来,农村失能、半失能等特困人员照料难、养护难的问题突出。民之所望,施政所向。围绕特困供养老人及失能、半失能特困群体的兜底保障,自2015年开始,金安区在全市率先开展农村养老机构医养一体化建设试点;2019年,又带头“试水”失能半失能困难群众社会化组织化集中养护工作,将低保对象和脱贫对象中的失能半失能人员集中养护,由六安乐天养老服务有限公司承接运营,政府给予奖补资金。养护费用的“大头”由区、乡两级财政参照有关补贴政策和办法解决,个人每月只需自付400元。
幸福颐养,暖心服务。“护理院目前入住的对象有82人,除了做好他们的生活供养,我们还在医疗保障上倾心用力。”据乐天养老护理院负责人邵子宏介绍,他们与乡镇卫生院签订协议,并依托市四院康复科的结对帮扶关系,在养老院设立卫生室,为养护对象提供日常诊疗、护理、康复理疗、精神慰藉等全方位服务。
乐天养老护理院只是金安区“医养结合”服务失能、半失能老人的一个缩影。为了让更多特殊困难人群都能享受到集中供养和医疗服务,2020年,金安区又对集中养护机构提升扩容。“依托现有符合条件的敬老院、养老院、老年公寓等资源,优化改造功能设置,升级配套服务,同时引入志愿服务团队,加强对老人的陪伴关怀。”金安区民政局养老服务股负责人代军介绍说,目前,全区共打造农村特困供养机构27所,集中供养特困人员884人;集中养护失能、半失能特困供养人员465人,失能、失智困难群众113人,通过兜底托养解决了特殊困难群体中的特殊人员养护问题,为老人守护住稳稳的幸福。
多元·共享
健康养老,事关万家。有别于失能、半失能特困人员政府“兜底托养”模式,位于金安区清水河街道的万兴·悠然居康养中心则是引入社会力量,积极探索养老、医疗、文体娱乐以及生活配套为一体的多元化养老服务,打造全生命周期的养老社区,为我市养老行业注入新活力。
“姑娘,我家老头子切菜时伤了手,你快给看一看。”
“伤口有点深,得先消毒,老人家别着急,到这边来坐。”
8月19日中午,万兴·悠然居康养中心,寓居老年公寓的何红翠老人搀着老伴来到“隔壁”护士站,找到护士仔细给老伴消毒,包扎好伤口,回来接着热菜,一点没耽误。
现年80岁的何红翠,和85岁的老伴已在万兴·悠然居康养中心生活了近两年,“我们看中的不仅是完善的配套设施,还有依托医院的先进医疗设备和系统化医疗服务。”何红翠如是说。
养老院大多以“养”为主,但是遇上突发疾病或疑难重症往往会措手不及。“对养老而言,医疗是刚需。”万兴养老公司总经理任金敏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目前,悠然居康养中心入住300多位老人,其中,80岁以上占了大部分,普遍存在慢性病多、并发症多等特点。考虑到他们的就医需求,中心特别配置了老年专科护理医院,设有专家门诊,以及内、外、骨病、中医等科室,“每天有医生查房,遇到紧急突发状况,我们还有强大的‘外援’。”任金敏笑言。
俗话说,穿袄提领子,牵牛牵鼻子。去年12月,悠然居康养中心与六安市人民医院签约,双方在医疗绿色通道、健康教育、医技帮扶、双向转诊等方面进行合作,实现医疗与养老资源共享。
“大病不慌,小病不怕,我们住得踏实、省心、放心。”对于医养结合的好处,何红翠深有体会。老伴心脏不好,去年临近过年,夜里突然犯病,医生2分多钟赶到,第一时间给予救治,很快转危为安。
倾注关爱之情,笃行为老之事。“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既借力社会资源盘活了闲置的养老资源,又能为老年人提供更高质量的服务,形成‘1+1>2’的合力,同时,将优质的医疗资源下沉到养老中,真正把医养结合落到实处。”从金安区民政局反馈的信息来看,目前,全区共有特困供养机构27所,其中公建民营19所,经民政部门备案的社会办养老机构已达35所。
暖心·关怀
番茄炒鸡蛋、炒藕丁、渣茄子、清炒白菜……午餐时间,在金安区清水河街道李台社区老年食堂,饭菜的香味飘满了整个餐厅。价廉质优的荤素搭配,不仅味道可口,还解决了老年人吃口热饭的实际问题。这一惠民措施得益于该区正在积极推进的养老助餐工程。
吃口热饭菜,看似简单,然而对于一部分失能、独居、高龄、困难老人来说,却是每天生活“一大难”。嘘寒问暖,不如一餐热饭。聚焦老年群体的现实需求,金安区将老年助餐服务纳入民生工程、10项暖民心行动统筹推进,按照10分钟就餐服务圈,在辖区老年人口较多、就餐需求相对集中的地方布局老年食堂、助餐点,通过招商方式,依托有资质、有信誉、有爱心的社会餐饮企业和运营较好的养老企业的大中型餐馆,投资社区老年食堂和社区助餐点建设和运营。
“李台社区老年食堂正是基于李台社区康养中心改造而成的,可同时满足40位老人用餐。”据李台社区工作人员介绍,自运营以来,每天固定时间三餐提供符合老年人饮食习惯和膳食营养标准的菜品,餐费在2元到15元不等,来就餐的绝大多数都是社区附近的老年人。“有肉有蛋有蔬菜,品种齐全,味道也可口。”“舌尖养老”温暖老人。清水河街道李台社区的高龄独居老人李秀娟,孩子在外地工作,身体也不太好,平日到饭点就犯愁。现如今,社区有了老年食堂,老人吃饭“难”迎刃而解。正所谓:利民之事,丝发必兴。
小饭碗“盛载”大民生。全力保障老年人用餐需求,让“暖民心”工程真正传递到家家户户,截至目前,全区已建成城市社区老年食堂、助餐点21个,农村老年食堂、助餐点45个,可满足不少于近10万人次老年人的就餐服务需求。该区还进一步拓展助餐功能,积极打造“助餐+”综合服务模式,将助餐食堂与社区康养中心、日间照料中心、村级养老服务站等相结合,在助餐的同时丰富老年人日托照料、休闲娱乐、学习交流等功能,将老年餐桌发展为“书桌”“茶桌”“棋牌桌”,细致服务让老人既暖胃又暖心。
夕阳无限好,人间重晚晴。受益于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在金安,越来越多的老年人正在感受到浓浓关爱。“我们除了硬件设施的持续加大投入,为老服务的观念也在与时俱进,目的就是要不断丰富内容,倾力满足老年人多样化养老需求,让他们悦享夕阳,老有颐养。”金安区民政局局长周先满如是说。(皖西日报融媒体记者 郑策 李珊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