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字报道
淠水河畔闹“村晚”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打印页面】【关闭窗口

1月20日下午,位于淠水边的六安市裕安区独山镇源潭湾村上演了一台火热文化大戏。在位于源潭湾村的裕安区委党校中的广场上,“欢乐过大年·喜迎冬奥会——我们的美好生活”2022年安徽“村晚”示范演出正在进行。台上台下歌声、掌声、笑声不断响起。

这场安徽“村晚”示范演出由文化和旅游部公共服务司、中共安徽省委宣传部、安徽省文化和旅游厅、安徽省文明办、六安市人民政府主办,安徽省文化馆、六安市文化和旅游局、裕安区人民政府承办。 “今年的‘村晚’我们结合党史学习教育,聚焦红色题材,12个节目均为原创节目,由我省群众文化工作者与乡村文化能人、基层群众共同创作,反映了大别山精神的传承。 ”安徽省文化馆馆长李晓东说。

一首喜气洋洋的《咱们村里有春晚》拉开了演出序幕。这首由六安本地艺术工作者作词作曲的歌曲,充分展现了皖西大地的年俗风味,收获了台下观众的阵阵掌声。六安是一块红色的土地,歌曲《大山的故事》《红色传家宝》、舞蹈《六霍烽火》、朗诵《英雄故事代代传》等作品,取材于革命老区的真实故事,让台下观众深受感动;而充满活力的歌舞《乡村振兴欢乐多》《在希望的田野上》等节目,则由六安市本地的乡镇村民创作表演,展示了浓浓的美好乡村气象,表达了江淮儿女迎接虎年新春的欢乐之情。

“本次‘村晚’,我们布置了‘跟着画笔学党史·安徽文化馆联盟大别山写生作品展’和‘咱有红色传家宝’革命历史物件展两个展览,构成了独山‘村晚’独特的‘1+2’模式。 ”导演组成员、金寨县文化馆馆长江劲松告诉记者。

在演出的节目中还穿插采访了革命烈士漆永芳的后代漆威、《八月桂花遍地开》词作者罗银卿的孙子罗延志以及大别山民歌传承人余述凡,请他们讲述革命先辈的光辉事迹。

“安徽的乡村‘村晚’已经连续举办了5届。通过我们的培育和引领示范,全省近年来举办的成规模的‘村晚’活动已有5000余场。这几年全省30多万农村群众直接参与到了‘村晚’的活动当中,线上服务人次更是超过4000万。 ”李晓东告诉记者,本次“村晚”演出,更是通过国家公共文化云、央视频、新华网以及有戏安徽、安徽文化云、安徽公共文化云、直播安徽等国家级、省级媒体平台面向全国网络直播,并通过北京、天津、江苏等20余家省级数字文化平台联动直播,线上观众有210余万人次。


六安新闻网主办|六安新闻网版权所有